鬼最怕几月份出生的人(俗语“不怕七月十五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端午水为什么可怕)

本文目录

  • 俗语“不怕七月十五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端午水为什么可怕
  • 你相信鬼神吗是人可怕还是鬼可怕
  • 农村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出生月份也有讲究
  • 人在临死前最怕什么
  • 为什么说七月生的孩子是人,八月生的孩子是鬼
  • “不怕七月半的鬼,最怕七月半的水”,啥意思水有啥可怕的
  • 对于60岁、70岁和80岁的人,你觉得哪个年龄段的人最惧怕死亡
  • 端午节到了,“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水”是什么意思
  • 我们农村有着“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到底什么意思呢
  • 为什么有些农村人“既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呢

俗语“不怕七月十五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端午水为什么可怕

再过几天6月14日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俗语。

俗语说“不怕七月十五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意思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也称鬼节,人们这天祭祀保佑家庭幸福,人们平安健康,因此没有什么可怕之处。而端午节正处在芒种与夏至节气之间,这天如果下大雨,对农作物生长非常不利。

“端午水“就是端午节下雨的意思,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湿气蒸腾,五毒尽出,古人认为端午节这天下雨是不吉利的事情,民间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说法。

你相信鬼神吗是人可怕还是鬼可怕

讲一个我个人对于妖魔鬼怪的认知吧。

一、怪。什么是怪,个人认为,一切不属于人的生物,都是怪,包括小猫小狗、猪马牛羊、花草树木,设想一下,如果你从来没见过小猫小狗,第一次见的时候,叫不出名字,那么它就是一种怪物。

我养了一直龙猫,很多人没见过这种宠物,第一次见的时候,尽管不害怕,但也依旧潜意识的认为,这是一种怪物。

二、妖。当怪物,或者说是植物动物,具备了人的思考能力,有了人性,我们开玩笑说这家伙成精了,那它就成了妖了。

同理,人,如果失去了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像野兽一样肆无忌惮的发泄自己的欲望的时候,那么这个人,也就成了妖,而不是人了。

三、鬼。人和怪物和妖精,还都属于生灵,而当生灵死亡之后,意识没有跟着生命一起泯灭,意识依旧存在,且会影响到其他生灵的意识的时候,这种意识就是鬼。

所谓的心里有鬼,也是说的意识,虽然人海没有死,却有了希望影响别人,控制别人意识的思想,那就是心里有鬼,也就是说,鬼是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它一定是存在的,只不过看不见也摸不到。

四、仙。当人或怪或妖,具备了超越其他同类的能力,尤其是超越了生命体本身的能力的时候,那就是成仙了,例如不吃不喝也能活,例如能跑得比正常人快好几倍,例如能活得比正常人时间更长,那就是成仙了。同理,能比正常人理解的知识更多,思想层次更高的,能说出比别人更高级的话,做出比别人更高端的事情的,实际也就是现实中的仙人。

五、魔和神。具备了超越常规的能力,却只能给其他人带来灾难的,那就是魔;对应的,具备了超凡的能力,能够给其他生灵带来福音的,那就是神,神和魔是更高层级的,对立的存在。

也就是说,妖魔鬼怪、神仙,其实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每天每刻都在与人进行交流中,没必要害怕,也没必要盲目崇拜,设想一下,你会说话写字的能力,对于你家小猫小狗来说,你就如同神一样的存在了,可以说话,可以用手拿东西,对于猫狗来说,这已经是神技,是超越了其他一切物种的超能力了。

本人目前,正在阅读《聊斋志异》原文言文的版本,并且对其进行现代白话文的翻译,加上自己的读后感,写成读后感文稿、配上音频视频,每天发布在今日头条里分享,欢迎同样喜欢阅读的朋友们关注我,一起探讨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感想和收获。

农村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出生月份也有讲究

农村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啥意思?出生月份也有讲究?您是几月生的?

农历腊月马上就要到了,外出打工的人也开始准备回家过年了,一过了元旦,紧接着就是小寒和大寒,然后就是春节了,老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月又叫“丑月”,是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份,是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俗称岁尾、腊冬、残冬、穷冬等等。在古代“腊”是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的说法,也就是说,每年冬至过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这一天,君民要举行猎杀禽兽的祭祀活动来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老百姓过“腊月”最早是始于秦汉时期,到了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制定了新的历法。咱们知道古代的历法就是皇帝颁布的,具有权威性,这次制定的历法把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叫“腊日”,就是咱们现在的腊八节,今年的“腊八”和中国警察节赶在同一天了,都是在公历1月10日那一天。

在腊月古代人是有很多风俗和讲究的,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在古代民间有 “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的说法。怎么哪个月出生还和“生和死”还有关系了呢?我们来看看过去的人是怎么看的!

在古代农村对于人的出生月份也就有很多看法的,在古代是农耕社会,老百姓主要以种地为生,平时很少有存粮,遇到灾年就容易饿死子。所以,出生在收获月份的人往往是被认为是有福的,以后的运势也会很好。其实,咱们现在来看,这种说法多少还是有点迷信色彩。

老话说,“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在古代民间认为农历六月份出生的人是有福气的,在腊月出生的人是没福气的,以后的运势也不好。这句话其实没什么科学依据的,只是古代民间的一种看法,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不用过多去解读,现代的人也没那么多的讲究了。

古代农民主要以种地为生,出去打工的人少,收成好坏受天气影响较大,靠天吃饭。当然,在古代也是有一些手艺人的,比如咱们常说的“九佬十八匠”,这些手艺人的生活相对种地收入能好一些,也是我们常说“吃百家饭”的。

在古代的农村只能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古代的说的六月份,就是我们现在阳历七月份左右。在古代中原地区这个月份已经开始收获了,并且,也开始为下季作物忙碌了。也就是说,这个月份是收获的季节,有余粮,园子的菜也都能够吃了,生活方面相对轻松一些。老话也说,“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表明农历六月份是一个比较好生活的月份,更容易获得实物。这个月出生的婴儿就比较好养活,母亲有吃的,奶水多,孩子不易得病。老百姓认为这个月出生的人是比较有福气的,往后的运势也不会差。

人怕腊月生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生活的条件很差,住的都是茅草屋或木屋,四处漏风,这样的房子,没有什么取暖措施,住在里面很冷。虽然,这个月农民都没有活了,不用在外面劳作,但是大雪覆盖,院子里也没有菜,余粮也不多了,看着皑皑白雪让人感觉凄凉惆怅。

老话说,“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这句话大意是说,冬天非常寒冷,并且雪下得很深,冻的手脚都裂出口子了。还有首诗词,“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都是在形容“寒冬腊月”是非常难熬的,对于古代穷苦老百姓来说是非常不喜欢这样寒冷的天气的。

在古代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认为出生在腊月的人是没有福气的,母亲没有吃的,奶水不多,婴儿也吃不饱,总是哭闹!再有,那时候医疗水平很差,也没有什么药,一旦婴儿染病,夭折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所以,在古代民间有“人怕腊月生”的说法,现在人民生活好了,吃的包、穿的暖,医疗水平也发达,也就没有这种顾虑和说法了!

又怕腊月死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人们认为,寒冷冬天对老人的身体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寒冬腊月”的天气对老人的身体影响很大。在古代没有能够抵御严寒的措施,长时间下来,身体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古代农村腊月也是“白事”出现的高峰期,导致老人害怕腊月的到来。

再有,在农村腊月也叫“年关”,年关也是“要账还钱”的时间,到了腊月三十无论欠多少钱也不能去要了,阖家欢乐的日子,去要钱给别人添堵,也给自己添堵。所以,在年前的腊月是讨债的高峰时期。

对于古代农民来说,大冬天的什么也干不了,平时都生活困苦,也没有余粮可卖,为了生活像大户人家或地主借到的帮助到这时候也该还了。所以,老百姓每到“年关”的时候就非常害怕有人来讨债的。

其实,古代“腊月”不仅有惆怅,还有很多期盼。外出打工的男人这个月份都要往家赶了,要和父母妻儿团聚。老话说,“好汉不挣腊月钱”,即便老板给的工钱再多,赚钱再容易,也不干了。会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过年,要打理房屋、置办年货、走亲访友。在这种祥和的氛围里,如果有亲人逝去,会扰乱大家的正常生活,所以,在古代民间有“人怕腊月死”的说法。

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过去那些老传统有的已经不适宜了,也就不存在“人怕腊月生,也怕腊月死”说法了。又是一年的腊月到了,按老习俗是赶回家团圆的,今年的过年你打算怎么过?回家过年吗?期待您的评论!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就给个赞吧!感谢阅读。

人在临死前最怕什么

人在临死前最怕的事,是忧虑死后的归属感。根在人间,亲情有爱。孤零零投奔另一个世界,未知不确定,所以心不宁。

人死到阴间,究竟入天堂,还是下地狱?民间众说纷纭,一切都是凭空猜测。

有人说,死了去阴间报到,闫王爷要三堂会审,依死者在阳表现封爵赏位。如果活着时尽干缺德的事,死了秋后算帐,从小鬼做起,服牢刑苦役。

也有人说,死入阴间是旧友聚会。先行入土的人,会夹道举行欢迎仪式。甚至已故的阳间配偶,还会再续前缘,在阴间续行夫妻生活。

未知的奥妙,只有死去的人才可认证。

将死之人,无暇憧憬虚无飘渺的奢求。无论下地狱,还是升天堂都不太确切真实。

只有与世隔绝,既将别离亲人,才会让他们体味忧伤与恐惧。

喜怒哀乐,是活人的待遇。人死了,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更没有快乐。

当死神向你招手的时候,仍能喘气的分分秒秒都会异常珍贵。眼难闭、气难咽,就是对世间的无限依恋,对亲情的百般不舍。

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去向未卜。如果有意识,多想一点,最忧虑的一定就是死后的归属。

死亡是否还有未来,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为什么说七月生的孩子是人,八月生的孩子是鬼

我婆婆也这么说过,叫七活八不活,意思大概是说:怀孕七个月早产的孩子能养活,怀孕八个月早产的孩子不容易养活。我不知道道理何在,听听就算了。

怀孕七个月的胎儿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具备存活条件,也就是七个月就可以生产了。

不过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好,大部分都能等到预产期,早产儿本身就不太多,就算早产了也可以放到温箱里,保证宝宝能继续成长。

这种说法大概跟以前早产儿的生存率有关系,妈妈不必太当真,听听就行了。

“不怕七月半的鬼,最怕七月半的水”,啥意思水有啥可怕的

“不怕七月半鬼,最怕七月半水”,这句话说的是,七月半鬼和七月半的水都可怕,但二者相比的话,人们更怕的是七月半的水。为什么? 难道水比鬼还可怕?

一、不怕七月半的鬼

不怕七月半的鬼,其实也是怕的,七月半也是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三大鬼节之一。所以农历七月也就有了鬼月的称呼。

传说从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是地府之门打开之日,门被慢慢打开了,目的是让一些鬼魂就出来,有家的鬼这时要回家和家人团聚,这天,家人也要准备好祭祀物品,去给逝者扫墓上坟。送点吃的穿的用的花的,等他们获得这些后,就满载而归。

但是有一些鬼魂是没有家的,或找不到回家的路,就会在人间食人间烟火,他们到处游荡,寻找吃的穿的和花的。

这是让人们最为担惊受怕的,这一天,家里的老人常常告诫家人,没事不要到外面乱转。特别是体弱多病的人、老人和小孩等一定要注意,到了晚上,更是更呆在家,不要随意走动。

对七月半的鬼,就是做好准备,该烧纸的一定要烧,该祭祀的做好祭祀,其他的只有老老实实呆在家,就不会有事了。

二、最怕七月半的

最怕七月半的水,上面讲,对七半的鬼人们也害怕,但最怕的是七月半的水,在这里,水比鬼更可怕,为什么?

我们还听到老话说:“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转”。说的也是七月十五这天的水非常厉害。这里说的“七月半”也就是指中元节这这天,“水”主要是指的雨水,天上出现的降水。人们害怕的有两个:

一是农历七月最容易下大雨。大暴雨。 一般来说,如果七月十五这天有雷雨天气,那么降水就会比较大,经常会由于这天大雨,爆发大洪水,泥石流争,造成洪涝灾害,这是人们最为担心的。

二是害怕出现阴雨天气。农历七月,不下大雨,就有出现连续的小雨。这样预示不可能整这个秋季是小雨不断的潮湿的天气。不仅会给人们日常出行带来了不便,而且潮气大,阴气重,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农村,连家里的放存的衣物和粮食也因此会发霉。

当然,最重要的是对收获不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时如果一直是阴雨连绵不,那么很不利于庄稼成熟、收获和晾晒,势必造成当年的粮食收成减少。

最后,俗语“不怕七月半鬼,最怕七月半水”告诉我们,农历七月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月份,中元节里的祭祀很重要,是缅怀先人的节日,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这天的降水更是人们关心的,因为它预示着能不能我们有一个收获的季节,和美好的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60岁、70岁和80岁的人,你觉得哪个年龄段的人最惧怕死亡

六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最惧怕死亡。理由如下:几十年里辛辛苦苦地拉着板车爬坡,板车上坐的既有老还有小,眼看着刚刚攀登到了山顶的平台上,如果此时撒手西去,这一辈子就算是白忙乎啦!我们小区三十二号楼,一个外表高高壮壮的汉子,昨天刚到退休年龄,今天他的单元门口就摆上花圈、搭上灵棚了,连一个月的退养金也没能拿,死的时候都不瞑目,滿眼都是泪水,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是他的老父親用手把他的双眼皮合下,他的老伴则号淘大哭:苦命的老头子呀!……他的下岗多年的儿子和媳妇,跪在灵棚里痛哭流涕:爸爸!你再也不能帮助我们啦……

七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死亡就不太紧张了,老人们已经送走了,儿女们都成家立业了,孙子辈们都已经长大了,没有什么需要操心的事了,无牵无挂,退养金已经拿过五、六十万了,就算七十三岁这个坎儿迈不过去,那也是已经活夠本啦!

八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死亡早已经看淡了,一生一世,罪也受了、福也享了,连第四代人都来绕膝了。退休前基本上没有交过多少钱,几乎全部都是“视同缴费”,到目前为止,已经领取了将近一百万元的退养金,夜里想想都会笑醒过来——就是现在驾鹤西去,那也是赚大发啦!

俗话说:飯后百步走,活到老九十九。老妪衷心地祝福以上三个年龄段的诸多“条友”,饭后来悟空问答这儿多走上一走,让我们面对“无常”,能夠毫无畏惧地放声大笑:好人都一生平安!










端午节到了,“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水”是什么意思

俗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有一定的依据。“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水”这句俗语单从书面去理解不难,也就是说端午的“水”比七月半的“鬼”更可怕。

为什么有这种讲法,什么是七月半鬼?什么是端午水?七月半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元节,有种迷信的讲法,说中元节这一天会有“鬼出没”,你说可怕不可怕?!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端午水指端午节前后有龙舟水,有暴雨,并非仅指端午节当天有大雨。在一些地方看天吃饭,如果端午节前后连续有暴雨,比如有涝灾山洪之类,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这一年会欠收,自然害怕;反之,如果端午前后的天气晴朗,则当年会物阜民丰。

另一方面,端午节是拜神祭祖、祈福辟邪和赛龙舟的民俗节日,这段时间如果下雨,这些活动就无法进行,而且会给人一种诸事不顺的预兆,所以才有“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水”的讲法,最主要还是怕端午节前后的有连续的雨水。

我们农村有着“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到底什么意思呢

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中国民间俗称“鬼节”,所以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传说这一天晚上,地藏菩萨(也就是我们说的阎王爷)下令鬼门大开,让无数阴间的鬼魂都回到阳世“回家”接受祭祀,而没有家的野鬼,就只能在街上乱窜。所以,这天晚上,大人都回嘱咐孩子也在天黑前回家,晚上禁止外出活动。

“鬼节”的祭祀活动

中元节与清明节、寒衣节都被称为“鬼节”,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但中元节与清明和十月初一祭祀不同的是,中元节祭祀活动属于家祭,不必上坟拜土,因为这天先人们会自行回家,所以,只要在家里虔诚祭祀便可以了。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放河灯、祭先祖、念亡魂等纪念活动。我们老县志记曰:“祭祖先、荐时食,谓之鬼节。按《盂兰盆经》,是日连饭母日也,故邑以是日放河灯,或作佛事,忏先亡。”

“鬼节”听起来让人害怕,主要因为人们往往怕“鬼”。怕鬼现象是从古而来的,古人们就开始讲究善恶,好人死了成了神,奸坏之人死后成了鬼,至今对有坏心眼的人仍说其“你心里有鬼”。所以“鬼”这东西,自古便让人害怕。在后代,鬼有了多种多样的性格,也不完全是恶鬼和厉鬼,也和人一样分了善恶。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鬼,只是人们死后的一个转身而已。所以,无论是鬼是神,人死后总要受到子孙后代的祭祀,至周朝祭祖便有了固定的礼仪。木有本,水有源,中国人对先人的怀念和感恩,形成了源远流长的祭祖风俗。而中元节,就是这样一个祭祖的节日,表达人们对先人的崇拜和感恩情结。所以,从这个道理讲,鬼门开,就是让先人回家和后人团聚一天罢了,在古人的意识里,人死了以鬼的形式继续活下去,后人对他们应该保有一份虔敬之心。

旧时人们怎么过中元节

因为中元节是鬼魂回家的日子,所以祭祖是中元节的最主要的活动,有的地方挂宗谱,有的地方放个先人的牌位,要罢上各色水果,烧纸烧香,并祭以酒、水饺等。为了给回家的鬼魂引路,旧时人们会在河里放河灯。还有,这一天人们要吃七色菜,或者七种食物。因为古人认为7是生命之数,人死了以7为周期上坟祭祀,所以中元鬼节要吃七样菜或七样食物。

现在人们怎样过中元节?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后,不少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因为和封建迷信太过接近,所以,这个节日社会上不再有任何活动,只是人们也逐步恢复家祭的传统。中国人求吉心理比较突出,不管信不信鬼神,总研究祭祀先人,先人会保佑后人万事顺利,所以将其作为一个追思亡人的节日。所以,现在在农村,基本上这个节日还是比较重视,只是没有了放河灯等习俗,也不再禁止晚上外出,只是晚饭仍要先敬先祖。其实,世上并无鬼,也不存在今天晚上鬼乱窜的问题,祭祖以诚,我们只是借助节日,表达一下对先人的追思罢了。

为什么有些农村人“既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呢

问:为什么农村人“既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腊月有那么可怕吗?

腊月是农闲时候,似乎也是农村人最多的时候,随着岁末的临近,到处都是一片热闹的情景。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味知识。

然而,农村老人们却说生在腊月和死在腊月都极其不好,这个论调让刺楸惊呆了,觉得不可思议,但认真想来,确实有几分道理。

一、若不幸死在了腊月,没过年关不说,还没多少人帮忙料理后事

腊月是腊梅开得正旺的季节,也是农村高龄老人最不容易熬过的月份。眼看着即将熬过一年,若不幸走了,刺楸也觉得甚是可惜。另外,由于腊月里酒席多,走亲戚的人也多,来参加丧事酒席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要是死在了大年三十当天或者前后几天则更不好。
除了家人,村里其他人都不愿过节的兴致被破坏。来帮忙和参加办法事的人很少不说,甚至连在出殡当天清晨连抬棺材的人也不容易凑齐。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后事办得如此凄凉,如果风光大办,即便不算喜丧,也能含笑九泉了。

二、生在腊月里除了要过年关外,还要计算虚岁,旧时可能会提前课税和服徭役

怕腊月里死很好理解,那为什么又怕生在腊月里呢?腊月是开始准备年货过年的一个月,这期间也是催账和收账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富人收不到账不好过,穷人被催收账也不好受。
另外,这也是农村酒席最扎堆集中的时候,人情来往给农民造成负担。

如果旧时在腊月出生,穷人除了面临还账外,还得为新出生的孩子准备保暖的衣物,并为坐月子的女人准备营养品补身子以产生足够孩子吃的奶水。同样地,对于富人也不好受,除了面对收不回账的风险,还得应对各路隔三差五上门贺喜的客人,每来一拨就得好生招待着。
此外,在以前生在腊月的人要将出生的当年也计入自己的年龄时,称之为「虚岁」。在古代,农民承担赋税和徭役是和年龄挂钩的,无缘无故多算了一岁,在古代的课税和服徭役时就得提前一岁了,所以极不划算。

所以说,不管是在腊月出生还是在腊月辞世,农村人的这些担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以上就是刺秋对生死都在腊月里的简单看法,如果觉得回答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