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讲大道理?为什么有的人毫无成就,却喜欢讲大道理呢难道没有自知之明吗

本文目录

  •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讲大道理
  • 为什么有的人毫无成就,却喜欢讲大道理呢难道没有自知之明吗
  • 你觉得爱讲大道理的人是什么心态
  • 对于那些天天满口大道理,现实中却活得一塌糊涂的人你们怎么看
  • 什么是大道理
  • 孩子最喜爱绘本前十
  • 从《鼬鼠和狮子》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
  • 很多时候,能改变人一生的不是你听过的大道理,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
  • 为什么说从小事上能看到大道理
  • 有哪些即有故事、道理又幽默搞笑的青春、励志的文学图书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讲大道理

大家好!欢迎来到“原点说教育”问答天地!

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是我们做父母、老师最喜欢使用的教育方式之一。而我们往往苦口婆心、费神劳心,但是收效甚微。于是,我们会给孩子下结论:这个孩子油盐不进,孺子不可教也!

真是这样吗?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认识世界。孩子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她(他)们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直接影响着她(他)们的成长。

而我们家长讲道理往往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强加给孩子的。我们家长苦口婆心、劳心劳力却恰恰忽略掉了这一点。

因此,不是孩子错了,而是我们家长老师的做法错了!

那有的家长可能就要问:我们如何教育孩子?

我们不妨让孩子去体验、感受生活。意大利作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在她的名著《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说到:“我听到了,但可能忘记了;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因此,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和感受生活,生活会教会她(他)们如何去做。

曾经带过的一个学生,高二时不听家长、老师的劝阻,强行退学去了深圳打工。按照他的思路,大学毕业后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妨高二直接辍学去打工。而他在工作一年后给我打来了长途电话,说他很后悔不听老师家长的话,没有学历就要做很辛苦、待遇很差的工作。于是,他参加了成人高考,白天上学,晚上上班。

如果说,这个孩子付出的成本比较大,那么我们可以带孩子一起去体验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去感受,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结束语: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父母、老师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留心,多思考,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原点说教育”,并点个赞哦!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为什么有的人毫无成就,却喜欢讲大道理呢难道没有自知之明吗

不知道你心目中的成就是什麼?

中國傳統的成就,立德,立言,立功。

如果只有當大官賺大錢才算成就,那麼只允許幾千個人講道理,你喜歡這樣的社會嗎?

偏偏那些有錢人又怕禍從口出,沒幾個愛講大道理,那就只許大官講大道理,這是你的願望嗎?

你觉得爱讲大道理的人是什么心态

1、对于矛盾的双方,他是想把他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2、对于作恶的人,他是想让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3、……

总之吧,他总比那些“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人强得多;他总比“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强得多。反正不管他是什么心态,他能把自己的大道理面向世人,就说明是真正的大道理,不是胡搅蛮缠的小道理。

最后,草民要顺便说说,那些憋气不吭、心理阴暗的人远远不如爱说爱笑、光明磊落的人。

对于那些天天满口大道理,现实中却活得一塌糊涂的人你们怎么看

天天满口大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活的一塌糊涂的人,在这个社会里有很多,而且最这类人在现实社会中可能还占大多数!你是不是不赞成呀?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分阶层的话,你认为自己是第一阶层吗?个人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如果把一个国家的人分阶层的话,大致可分为四层,就像:“金字塔”一样!有塔尖,塔身,塔底,塔基!塔尖高高在上,人们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瞧都是眼望塔尖的!是需要仰视的!但塔尖只是占这个“金字塔”的极少部分!是人都想成为人类社会中的“塔尖”!希望受到其它人的仰视!但这又是不可能的,但是当这“金字塔倒下以后呢?”结合你的观点,个人认为,对于整天满口大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却过的一塌糊涂的人,只要是不违法犯罪,只要是不损人利己,好像也不碍你事吧?至于人家活的是不是你所认为的“一塌糊涂”!和你也没什么关系吧?人在现实社会中活的好与坏是没有一个凭判的标准!自认为自己活的比别人好,这没错!但不要对其他人的生活说三道四!有能力,有善念,能帮助的就帮助!讽刺挖苦就免了吧?毕竟人活一世都不易!

什么是大道理

我认为:“大道理”其实就是空洞,无物,情形上听起来像是很有道理的心灵鸡汤,听者想要反驳又觉得无从下嘴,似而非的理论产物。

如果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向人灌疏一种他自以为是,而听者觉得似而非是的理论性讲解时,常常把其称为“大道理”。这时在听者心灵深处,恰恰是对其讲解的不屑和鄙视的。

所以常常听到人们说,你讲的这些大道理我都懂,可是做起来难哪!

据此,我在这把“大道理”定性为:空洞、无物、抽象又似而非是的理论性心灵鸡汤。不知各位读者以为如何?同意!请点个赞哦,鼓励鼓励呗。

孩子最喜爱绘本前十

说起宝宝最爱的绘本,排第一的当之无愧的就是这套《小熊宝宝绘本》,我们是从一岁半买的这套书,是宝宝的第一套阅读启蒙书,现在宝宝三岁,已经是足足读过一百次以上,读到哪怕她是自主阅读,我只要看见这套书也觉得神经一跳的地步。

《小熊宝宝绘本》为2007年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幼儿丛书,作者是日本画家佐佐木洋子。该丛书包括:《你好》《过生日》《拉巴巴》《睡觉》等共15本。书中内容丰富,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吃饭、睡觉、洗澡、穿衣、问好、交友等。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能开发宝宝的智力潜能。该套丛书适合1岁以上亲子共读或幼儿自主阅读。
排第二名的应该是《我爸爸》,读过的次数一点不比第一名少,这本书应该不用过多介绍,但凡对绘本有点了解的应该没有不知道它的。《我爸爸》是2007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安东尼·布朗,本书荣获2000年国际安徒生大奖。英国《卫报》称赞他是“天才”。英国《独立报》评价本书“插图令人激赏难忘,用书本鲜见的方式颁扬了父母。”英国《妇女界》称许本书“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会爱上它。”
第三名是一套专注力游戏绘本《食物王国大搜索》和《废物王国大搜索》是一套故事和游戏相结合的好书,宝宝可以一边读故事一边跟随情节的推进展开视觉搜索游戏,同时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玩具、水果、颜色、衣服、数字、字母、形状等等等等,很多都是孩子熟悉的东西,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保持专注力,还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很能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我孩子也看过很多遍了,总觉得每次翻看都会有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新发现。

好书太多,实在介绍不来了,像《好饿的毛毛虫》《猜猜我有多爱你》《晚安,月亮》、《逃家小兔》《牙医怕怕,鳄鱼怕怕》都很不错。

从《鼬鼠和狮子》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生活经历和认知范围都不一样,对于同一故事的看法也不一样,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刚开始读《鼬鼠和狮子》的时候,感觉这个寓言更像是一个笑话。鼬鼠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看都不能打得过狮子的,实力差距至少N个数量级。那么鼬鼠为什么还要去挑战狮子呢?我认为可能性有三:

1.鼬鼠夜郎自大,以为自己很牛掰想去挑战狮子,却根本不知道狮子的实力,说白了鼬鼠是在找死。但是狮子碍于自己草原之王的身份不屑于跟鼬鼠动手罢了,因此鼬鼠自杀未遂。

2.鼬鼠就是个心机婊,它知道狮子是草原之王,碍于身份面子是不会跟自己决斗,所以它故意去挑衅狮子,哪怕狮子不去应战,它以后也可以吹牛逼说:当年我挑战狮子,狮子都不敢应战。因此鼬鼠给自己赢得了吹牛逼的资本。

2.鼬鼠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但是它不想这样平凡的生活在底层,想寻找突破的机会。于是它到擒贼先擒王,直接挑战草原之王狮子,即使自己挑战失败也能在动物世界立威。可惜它狮子看穿了它的意图没有给它机会,因此鼬鼠的如意算盘落空。

不管挑衅他的鼹鼠是出于何种目的,狮子的立场很坚定。这个故事像极了《天龙八部》里乔峰血战聚贤庄里的一个桥段:

乔峰跟聚贤庄里的英雄豪杰完喝断义后,有几个下三流脚色意图将乔峰灌醉,趁机下手,于是故意上前挑衅:“姓乔的,我跟你干一碗!”乔峰大笑,说出了这句干净利落的话——“你也配跟我喝?你我昔日,有何情义可言?!”然后一脚将那家伙手里的碗踢飞。

乔峰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今天和天下英雄喝此断义酒,乃将往日情意就此断绝,你不是英雄,跟我喝酒你不配!我们再看看跟狮子说的话:

“如果答应你,你就可以得到曾与狮子比武的殊荣;而我呢,以后所有的动物都会耻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这两段话其实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跟实力与自己不是同一层次的人争执论不休,不仅有失身份还会浪费时间。这就是威廉•詹姆斯所说的:

“明智的艺术就是清醒地知道该忽略什么的艺术。”

很多时候,能改变人一生的不是你听过的大道理,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

说得极对!不能付诸行动的道理,无论大小,即使自己觉得很明白、很透彻了,指导别人也是一套套的,但是如果自己不行动起来,这些很好的道理对自己来说,仍是毫无意义,依然不是真正的明白。所以,掌握了一个道理,哪怕很小的道理,马上实践,坚持不懈,这才是成为“你用得上的道理”,真正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从而改变自己!

为什么说从小事上能看到大道理

1、母亲骂孩子,就是骂自己(你细品)!

2、不合群的人,如果觉得是别人的错,到哪里都很难合群!

3、子女结婚了,父母把他们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只会让矛盾越来越多!

4、去亲戚家做客,超过三天你会发现亲戚的脸色由热变冷!

5、下意识反复提到的一件事情,它可能是你的一个心结!

6、夫妻发生矛盾,男人如果非要争个你对我错,即便争赢了,也是输了!

7、朋友关系要维持不变或者更近一步,你就要让他老婆看到利益!不然在她眼里,你们就是狐朋狗友!

8、客气话确实很虚,可有时候你不说,就有矛盾!

9、结婚了,和异性相处,最好有第三者!

10、善良要有底线,深夜遇到拦车的,别停车!

11、每次都抢着买单,即便装也要懂得适度,过度就会让人反感!

12、做熟人的生意最忌讳的就是吞吞吐吐,即便没赚钱,也会让对方觉得你赚了钱。

13、总在朋友面前,说自己的“有”,只会让朋友越来越远离你。

14、对身边的人微笑,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非常的和善!

15、帮助朋友的时候,最好先考虑一下家人,要学会平衡!

16、朋友脸色不好,就不要分享你的开心事,聊天时最好先看一下对方的脸色。

17、聚餐或者在KTV的时候,不要和别人开视频聊天。

18、异性领导突然对你特别的关心,作为女人就要留心了,没有无缘无故的好!

19、说话只说三分,管住自己的嘴巴很有必要。

20、没有重要的事情,饭点不要串门!

21、总以自己“伤痕”示人,大家都会躲着你,没有哪个人愿意和负能量比较多的人待在一起。

22、生气的时候,不做任何决定,高兴的时候,不做任何承诺;这时候的智商不在线!

23、没有做成的事情,不要满世界宣扬!即便做成了,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24、酒桌上喝酒,硬喝,尴尬的只有你自己!

25、30岁之前,还是要有一个孩子!

26、越说穷的人,越不能借钱出去!

27、总在你面前说要辞工的人,要远离!不仅领导反感,还全身充满着负能量!

28、抢几次红包,哪怕这几次都是最少的,也要发一个红包出去,要知道总有一些人在关注着你!

29、别人的缺点,要少提,别人的出丑,要装作没看到!

30、对人谦卑一点,你尊重他,他也会尊重你,很多关系都是互抬的!

31、三句话都不能聊到一起的圈子,还是退出吧,没有任何的意义。

32、朋友要筛选,没必要的交际要少去,别过多的浪费时间。

33、年轻的时候舍得为自己投资,人到了中年,只会越活越有价值。

34、不喜欢的人,人前人后也不要议论,人心叵测,隔墙有耳。

35、人越闲,家里矛盾就越多!自己也会变得越敏感!

36、安慰别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自己的痛苦,越苦越有效!

37、夫妻关系,越努力,越委屈,顺其自然是最好的!

38、在孩子面前,抱怨伴侣,不仅影响孩子以后的婚姻观,还会让家庭矛盾越来越多!

39、亲戚之间的相处,事儿不一定办得很好,但话一定要说得漂亮!

40、回娘家,夫妻不要睡在一起,你不介意,娘家人会介意!

41、和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最能看出你和他的关系。

42、离了婚,少来往,越少越好!

43、出门在外,该低头就低头,宁可自己吃点亏,毕竟出门在外求财!

44、为人师,是大忌,尤其是地位差不多,得罪人!

45、亲戚不共财,共财两不来。

46、同行是冤家,不要和亲戚在一条街上做相同的生意!

47、多听听老人的建议,要相信姜还是老的辣!

48、40不多欲,50不多情,60不多食!

49、惯子如杀子,更是对自己以后的残忍!

50、亲兄弟,明算账,你不算账,就有矛盾!

有哪些即有故事、道理又幽默搞笑的青春、励志的文学图书

看来题主已经看了大冰的书,确实《乖,摸摸头》,给人印象深刻,因为对于没有太多时间浪的我们来讲,他描绘了我们大部分人不会涉及的领域,这个领域的故事多,也很青春励志,也可能忧伤。

下面我介绍的几本书是自己看过且有感悟的:

1.《从你的全世界走过》,我看完并松了一口气。里面很多故事,青春为主,也有忧伤。前一段时间还被改编成了电影,值得一看。

2.《追风筝的人》,不搞笑,但是读起来很震撼。也被改编成了电影,但是书最好看。

3.青春励志的当然还有金庸系列,本人在初中就读完了金老先生的武侠,那时还被视为课外书,经常被没收。

4.其实以前的《花落知多少》也不错,后来才知道是抄袭之作?

先写这么多吧,其实我比较喜欢推理悬疑小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