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类的书籍对于教育孩子有用吗?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读哪些书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水平快速成长起来

本文目录

  • 家庭教育类的书籍对于教育孩子有用吗
  •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读哪些书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水平快速成长起来
  • 有什么权威的子女教育类的书籍吗
  • 提高语文教学的能力需要看哪些书
  • 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那些

家庭教育类的书籍对于教育孩子有用吗

常听人感叹,以前人生一大堆孩子,吃饭穿暖都难顾周全,哪个父母都没象今天这样操心孩子的学习,可糊里糊涂也都过来了。现在人养一个孩子还搞特别累,今天这个专家说对孩子不能打骂,提倡赏识教育,明天那个专家又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们面对形形色色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看书越多仿佛困惑越多。那么这些书籍家长要看吗,对教育孩子有用吗?

我给出的答案是,要看,也当然有用,但成功的经验只能借鉴,而不可简单照搬复制!

1. 批判性地阅读

书上的不一定是对的或者不一定是全对的。我们读书需要带着批判性思维,一边读要一边思考,看其观点是否有严密的推理基础,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是否适用于我们当今时代现实环境。

比如说,我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关于“好阅读”与“坏阅读”,作者认为“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了多少”,这个观点我不能完全认同。我认为,读的多当然好,但是也绝不能如熊瞎子掰玉米,掰一棒掉一棒。读的进,也要能说的出,孩子读了书多少能讲点道道出来,那才算没白读。

2. 选择性地运用

尽管很多专家或书籍列出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案,但是不少家长照方抓药却发现效果不明显。可见即使是高明的教育方法,应用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体效果也不尽相同,从来没有万试万灵的仙法。我们看书的目的,更多的是学习了解儿童的心理,能从问题的表象分析出深层的原因,然后综合咱们特定的个体和环境,给出最合适的解决措施。

女儿一年级时我正好在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女儿和书中的圆圆在性格、智力能力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而我和作者在教育目标和理念上也较接近,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讲可取之处相当多。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仍然考虑了必要的本土化,并根据效果不时进行调整,几年下来成果喜人。我有一个同事,她也看了这本书,却感觉仅是纸上谈兵,一到陪娃作业依旧鸡飞狗跳。

有句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特别是教育类书籍,读的过程必须深入思考,切莫盲从全盘吸收。

我是倾城小团圆,70后985理科生,初中生家长。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和观点,请关注我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读哪些书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水平快速成长起来

我本人是高中语文老师,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越博学越好,老师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除此之外,还要给这个水桶装上水龙头,这样,就有源源不断的新水。我从做高中语文老师一开始,就把课文中出现的所有作者,包括鲁迅、郭沫若、老舍、巴金、曹禺、苏轼、李白、莫泊桑、欧亨利等人的逸闻趣事,全部用心整理了一遍。上课介绍作者的时候,我从来不会照本宣科,而是从逸闻趣事角度去讲解这些人。 例如,我在讲授《呐喊自序》一文时,必然要讲到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事。对于这件事,不仅学生生厌,老师自己也会觉得没意思。那么,能不能用一些逸闻趣事,去讲鲁迅弃医从文呢?当然可以,首先,鲁迅为什么要学医?那是因为他老爹得了痨病(如今的肺结核病)被中医坑死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他小时候天天跑典档铺,都卖完了,所以鲁迅在文中才骂“中医是害人的庸医”。还有,我在讲授郭沫若先生《屈原》(节选),当讲到婵娟指着宋玉骂道:“你这个无耻的叛徒”时,我就讲到郭沫若的剧本原来是“你是个无耻的叛徒”,这里面把“是”改成“这”,而这一改变,是当时饰演婵娟的张瑞芳在排练时改的。我当时向同学们提问,一字之改,好在哪里?同学们回答说“这,才是铿锵有力”。后来我又补充一下,当时郭沫若正在台下看话剧演出,等到谢幕时,郭先生走上舞台,握住张瑞芳的手说:“你是我的一字之师啊”!讲到这里,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

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如果这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说明,图片转自百度,与文字无关。)

有什么权威的子女教育类的书籍吗

关于【育儿】这个问题还是很多家长重视的问题,也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说到权威教材,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

不过,关于权威有不少家长曾说:“权威莫过于经典,经典莫过于国学,国学莫过于《三字经》、《弟子规》和《增广贤文》”,你可以参考一下!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听一下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中解读的《三字经》和《弟子规》讲座!

一、《三字经》:

我国著名的传统启蒙教材之一,也是最浅显易懂的教材;《三字经》取才经典,其中包括: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其核心思想又涵盖了:“仁、义、礼、智、信、诚、敬、孝”!同时又包含了很多经典的常识、历史典故和做人的道理;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易记等特点,与《百家姓》、《千字文》被后人并称为我国传统蒙学三大国学读物!甚至有“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赞美的说法!

二、《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以押韵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包含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俗典故、天文地理、几乎包罗万象;其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通过谚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以来形成勤劳朴实的优良传统,也有很多谚语演化成了警世喻人的格言;

三、《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蒙训文》,列述弟子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的应该恪守的规则规范等。

上述《三字经》、《增广贤文》和《弟子规》等之所以被奉为国学经典,是因为它们自古以来就对普及文化,创造精神文明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基于历史原因,这些著作可能会有一些陈旧的糟粕和艺术瑕疵,但书中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底蕴的魅力,仍然被世人所公认为不朽的经典读物!







提高语文教学的能力需要看哪些书

这个问题,关键词有两个:语文、教学。

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看需要一些什么样的书籍。


朋友们好,『启智优学』专业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同时提供数学易错题分析和语文文言文语法的讲解。欢迎持续关注,一起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努力。

一是教学能力:

要提高这个能力,有几方面的书是一定要看的。

1、心理学方面的书。比如《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2、沟通方面的书。如:《沟通技巧》、《课堂沟通技巧》、《如何与青少年沟通》等;

3、提升教案水平的书。如:《中学教师如何备好课》、《教案的几个技巧》等;

4、逻辑方面的书。如:《简明逻辑》、《教育的逻辑》等;

5、电脑应用类。如:《PPT的的技巧大全》等。

二是语文水平:

这个方面的书籍我看其它朋友推荐了很多。我补充几类:

1、哲学类书籍。比如:《道德经》、《工具论》以及叔本华、笛卡尔、培根等人的著作。

2、艺术欣赏类书籍。比如《人间词话》、《林泉高致》、《建筑的艺术》、《百年电影经典》等。

3、人物传记类书籍。如:《毛泽东传》、《梵高:孤独与疯狂》、《爱因斯坦》等。

4、历史书籍。如《资治通鉴》、《史记》、《东周列国志》、《人类简史》等。

5、其它经典著作。如世界名著系列、房龙三部曲等。

以上是我推荐的作为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需要读的书籍。其中的理由我就不一一叙述,总结起来就是两点:知识面要广、认识学生要快要准。

朋友们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呢?在评论区里分享出来吧。感谢阅读!

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那些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所在的学校因“孔子闻韶”而得名,所以我对有关孔子教育理念额度书,很感兴趣。

我先后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 «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孔子的智慧»等书,试图走进书中寻找孔子的心灵轨迹,试图从书中寻找答案。其中«跟孔子学当老师» 一书让我对孔子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被孔子的教育智慧所折服:孔子的教育思想几乎覆盖了教育的全部领域,既涉及到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也涉及到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既涉及理论与实践,也涉及社会与个人,还涉及了德育、智育、美育、心理科学、教育体制、教材编写等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我开始尝试在孔子的教育智慧里呼吸,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并付诸于实践。

读«跟孔子学当老师»,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将孔子作为我们的“精神导师”,我们知道了当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体会到了孔子“教学之恋”的“不亦乐乎”。他“育人”先修己,教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言必信,行必果。”“诲人不倦”。孔子的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也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他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学相长;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等等,成为我们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奠。他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等等,成为我们追求的教育方法。孔子在漫长的教育生活中投入了太多的情感,我们也应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爱上教学,并将“教学之恋”作为一生的幸福体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