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上的一天(在月球上待一天等于在地球上待几天)

本文目录

  • 在月球上待一天等于在地球上待几天
  • 为什么在地球上看月亮是亮的,上月球却是黑的,没有光呢
  • 月球上会下雨吗
  • 每次登月都是在月球的晚上吗你怎么看
  • 太阳和月亮同时在天空出现,这种天文现象会发生吗是怎样的
  • 人类要是在月球上生存是不是老得比较慢
  • 古人为什么知道月球很冷,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 在月球上的一天,为何是地球的一个月答案是什么
  • 月球上一天等同于地球的27天多,那么人待在月球上一天是多少小时
  • 为什么人类在地球看天空,能看见星星,在月球上看不见哪

在月球上待一天等于在地球上待几天

地球上的一天是指地球完成一个自转周期所用的时间,目前地球上的一天是23小时56分4秒,而且地球的自转周期是越来越长的,每100年延长1.6毫秒。

月球的上的一天也就是月球的自转周期,但是月球由于被地球潮汐锁定的原因,所以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月球每27.32天自转一周的差不多同时也会绕地球公转一周,这就导致了月球永远只有一面朝向地球,在地球上无法直接看到月球的背面,由此还滋生了许多阴谋论。

但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所以月球的公转周期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29天12时44分3秒。

现在我们知道月球上的一天长达地球上的一个月,所以我国的嫦娥四号月球背面探测器需要27天的时间才能降落到月球背面,因为嫦娥四号发射时月球背面马上就进入黑夜状态了,而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板必须要等到大半个月后月球背面朝向太阳时才能降落。

月球的自转周期是地球的一个月,而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金星要243天才能自转一周,自转周期最短的是木星,每9.93小时就能自转一周。

为什么在地球上看月亮是亮的,上月球却是黑的,没有光呢

地球看月亮是亮的,那是因为月亮反射了太阳光,月球上看地球也是亮的,而且是以蓝色为基调彩色的,美妙极了,那也是反射了太阳的光照。

月球和所有的行星类天体一样,本身不会发光,我们人类看到这类天体的光芒都是反射太阳光照的现象。

上月球是黑的这个结论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看到月球地面是有光的,而天上是黑黑的有两个原因:一是月球上没有大气,就没有对阳光的折射反射衍射,所以只有对着太阳时才能够看到太阳,对着地球时才能够看到地球。而如果这张照片没有对着地球和太阳,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黑黑的一片。

但实际上天空只是背景漆黑一片,在这个黑色的背景上,还镶嵌着漫天繁星,登月的宇航员都能够看到。

这些繁星怎么没有显示出来呢?这就是照相机曝光的缘故。

我们在晚上用手机拍照,拍摄地面光亮的景物,天空的星星就会被掩映掉,这就是因为拍摄地面的曝光要求与天上星光的曝光要求不一样。如果要照天上星星的照片,就需要长时间曝光,这样地面的景物就会变成耀眼的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

而我们看到的月球照片,都是宇航员们拍摄的地面工作照,因此天空当然就照不出星星了。

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月亮都比地球要亮很多。

白天由于月球没有大气,阳光畅通无阻的直接射向地面,温度会骤升到160度(摄氏度,后同),而太阳不照射的地方温度会骤降到-180度。

而没有阳光的月晚,地球高高的挂在天上,比我们看月亮面积要大14倍,亮度达到我们晚上满月的80倍,相当于一个100瓦灯泡在3米处照亮着。在这样的环境下要照出漫天繁星是很难的,尤其还是那个时代的相机。

不过月球上照到的地球照片就多了,上面就是一幅登月宇航员们拍摄的地球照片,供大家欣赏。既然如此,月球是黑的无光的说法从何而来呢?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欢迎讨论。

原创文章,请尊重作者版权。如喜欢请关注支持,谢谢。

月球上会下雨吗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不会下雨,但月球上就一直没停过陨石雨。月球上最近也发现有水的存在,不然吴刚怎么酿出桂花酒?嫦娥怎么梳洗打扮?

月球由于自身质量和引力比较小,表面无法吸附足够的空气,而且没有磁场,也无法抵御太阳风的袭击。这就造成了月球表面和太空真空环境类似,没有大气和水流的存在,就没有下雨所需的条件,月球表面除了各种陨石撞击的月坑,几乎没有任何侵蚀的痕迹。

月球上虽然不会下我们地球上的雨,它上面的陨石雨可是不停的下,从月球上的坑坑洼洼,就可见一斑。我们的地球虽然也经常有陨石撞击,但有了大气层的保护,大部分天体在大气层中都化成流星和碎片而销毁。而月球没有大气层这一天然屏障,月球表面的坑洼就在不断的撞击中变得越来越明显,而且没有大气和水流的侵蚀,就一直保存下来。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也是造成月表温度差异的重要原因吧,在阳光直射下月表温度可以到接近130度,而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温度就低至零下173度。在这样的温度下,月球上有水吗?

早期人们认为月球在形成时的高温蒸发了月岩中的水分,月球上没有水。但最近的美国和日本的一些研究发现,在寒冷的月球土壤中可能有极少的水冰存在。在月球的内部也许还有更大量的固态等水冰的存在。

无论这些是月球上固有的还是来自于彗星碰撞后的残留,总之,月球上水的存在,使人们征服月球有多了新的理由。

欢迎评论,关注量子实验室。

每次登月都是在月球的晚上吗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我认为玉兔二号及其它月球车登月都在月球的白天,而且还要选在避开中午高温的时段,也就是月球上的早晨为宜。因为月球上白天中午的最高气温达到200摄氏度以上,而玉兔二号的设计温度不能超过摄氏55度,一旦超过,它就会释放能量给自己降温,同时罢工抗议。如果超过的温度太高,玉兔二号就会从一只活蹦乱跳在月球上奔跑的活兔子,变成一只被烤的不能动弹的熟兔子,它的探月使命就会戛然而止,这可是科学家和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科学家们选择让玉兔二号在月球的白天登月,除了气温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玉兔二号白天登月,能见度高,可以很好的在科学家们确定的区域内,在最平坦、最没风险的地点按计划着陆,并开始它在月背行走的探月之旅。然后,它会为我们向地球传输最清晰的月背图像,还能和嫦娥四号相互拍照,打招呼问好!

有人或许会问:月球上傍晚的温度不是和早晨差不多,为什么不选傍晚登月呢?这就需要解释一下,虽然月球傍晚气温与早晨相似,但月球车登月后月球很快就进入了黑夜,它工作很短时间就要进入休眠状态,等待月球上下一个白天的到来,工作效率和性价比就太低了。因为月球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一个月,而等白天,要用去地球上15天的时间,太奢侈了,科学家们争分夺秒,可舍不得浪费,所以不会选择傍晚登月 。

那么,为什么不选择在月球夜晚登陆呢?首先,因为夜晚温度太低,最低可低至零下180摄氏度,为了保护玉兔二号月球车的安全,它要释放电能温暖自己,不然它就会成为冻僵的冰兔子。其次,没有了太阳光,月球车无法通过太阳能板获得动力,无法保障月球车在夜晚正常工作,更没法保障它平稳在月背安全降落。第三,至于拍摄清晰的月背图像和照片,那更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科学家们权衡利弊,放弃让月球车在夜晚登月,而选择更为科学的方法在白天登月。

最后,中国玉兔二号成功在月背登陆,它在月背上迈出一小步,中国人航天成就又迈出了一大步!我们祝玉兔二号月球车圆满完成探月使命,让中国宇航员们早日实现上九天揽月的梦想!




太阳和月亮同时在天空出现,这种天文现象会发生吗是怎样的

●正所谓中国成语中的日月同辉、天地共存就是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中。

这是由于天空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是地球绕太阳与月球绕地球的转动周期不同造成的。

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秋季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清淡朗时节,人们可以肉眼直接观测到。能见度好的月份的农历廿一至廿三,才可以在大白天看到。

人类要是在月球上生存是不是老得比较慢

你是根据什么说在月球上生活呢?老的比较慢呢,你有在那里生活的经验吗?人类登上月球才不过十几次,对月球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少。再加上月球也没有空气呀,根本就不适合人类生存,你所说的生存是在月球上待在太空舱里吗?如果是待在太空舱里,只要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进入大气层后。和月球上基本上差不多。月球上只有轻微的吸引力。属于真空的一种状态,没有任何生命的存在,人类根本就无法在那里生存。别异想天开了,好好在地球过你的日子吧。

古人为什么知道月球很冷,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古人对天体的认知还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想象阶段,因此很多说法并不准确,只是猜想而已。这些猜想在民间长期的流传中,有的渐渐发展成了神话传说。

比如本问题所列举的,月亮很冷,因此有广寒宫之说;又所谓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神仙打个盹地上已数年等。这些话其实毫无根据,但有些说法与现代科学有那么一点点巧合,许多人就认为古代早就发现了真理,其实完全是牵强附会。

历史发展的真相是,随着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才渐渐走出了蒙昧,人类文明也从刀耕火种,到农耕文化,到机械化和自动化,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我们j就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的谬误。

月球真的“很冷”吗?

要说月球冷,也不错。古人也知道山越高,就越冷,月球在太空,当然就更冷了。但具体说来,月球是无法用一个“很冷”概括的。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地外天体,自己并不发光发热,而是依靠反射太阳光才发光,因此在恒星和行星的分类中,属于行星类天体。但行星有几个条条框框,其中要求行星围绕着恒星公转,在太阳系的行星就必须围绕着太阳公转这一条,月球是完全不具备的,因为月球并不是围绕着太阳公转,而是围绕着地球,或者说围绕着地球和月球共同形成的质心旋转。

因此月球虽然是一个类地行星类天体,但不属于行星,而是属于地球卫星。月球距离地球平均只有38.4万千米,也就是1光秒多一点。

月亮虽然在寒冷的太空,但并不光是冷,而是冷热两重天。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因此无法对太阳辐射进行阻挡或保存,这样当白天太阳照射在月表时,就是直接暴晒,温度最高可达160℃;而夜晚或背阴处,没有了阳光照射,温度就会骤降到-180℃。

我想古人之所以说月亮“很冷”或者是广寒宫,主要是与太阳比照。当太阳出来时,阳光照射就感到温暖或者很晒人,而到了晚上月亮出来,就像一轮冰清玉洁的玉盘,月光洒在大地,一片皎洁,就感到清爽冷清,由此就想象出来月球“很冷”吧。

其次再说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有无道理

古人说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依然一点根据都没有。首先这个天上是指哪里?是指月亮还是指太阳还是指星星?或者还是指虚空?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在地球上所谓一天,就是地球自转一周,也就是以地轴为核心,地球整个球面被太阳照了一圈,按照人类确定的时间刻度,就是24小时一个昼夜。

而地外其他天体的运行,如果都这样确定为一天的话,就是根据各自不同自转周期来确定。月球由于被地球潮汐锁定,只有一面一直向着地球,这样它要围绕着地球转一圈,自转才能完成一圈,这一圈需要27.32个地球日,也就是说要按照地球时间,27.32天太阳才能够照射月球一圈,月球上的一昼夜要655.68个小时。

而太阳系其他各大行星呢?我们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地球以外的七大行星自传周期为:水星约为58.65个地球日,金星约为243.02个地球日,火星约为1.026个地球日,木星约为0.41个地球日,土星约为0.44个地球日,天王星约为0.72个地球日,海王星约为0.67个地球日。

这些星球哪一个是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呢?比较短的一天还没有地球一日长,最长的一天是金星,自转一圈要243个地球日,是八大行星中转得最慢的,也没有地球一年啊。

再来看下一年是什么个概念。所谓地球一年,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一圈,从黄道面一个虚拟的点开始,再回到这个点所花费的时间,约365.25天。其他的七大行星围绕着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是:水星约为87.7个地球日,金星约为224.7个地球日,火星约为686.98个地球日,木星约为11.86个地球年,土星约为29.5个地球年,天王星约为84.8个地球年,海王星约为164.8个地球年。

这些行星公转周期最长的达到地球的164.8年,最短的只有地球的0.24年,与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有在相对论条件下,时间才变得奇异起来。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或者许多年的效应,是爱因斯坦在100多年前才发现的,这就是时间膨胀效应。

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中指出,时空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参考系,时间流逝是不一样的。这种流逝的变化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引力,一个是速度。通俗地说就是在引力越大的地方,时间流逝越慢;在速度越快的系统里,时间流逝也越慢。反之时间流逝就更快。

这种时间流逝的变化叫做时间膨胀效应。但这种变化在一般情况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要在极端情况下,才会显得很明显。计算时间膨胀效应的公式有两个,一个是引力(重力)时间膨胀效应,简单表述为:t‘=tx√(1-2GM/rc²);一个是速度时间膨胀效应,简单表述为:t‘=t/√。

引力时间膨胀效应

根据引力时间膨胀公式,在月球上时间流逝就比地球要快一些,这是因为月球上引力只有地球的1/6。但这种变化是很微小的,一天只有约57毫秒,一年累计下来也就是比地球慢约21秒钟,就是比地球人要老得更快些,这种快是一年快21秒钟。

而如果到了太阳上,由于太阳表面重力是地球约28倍,因此在太阳上时间流逝就会慢一些,但这种慢也是很微小的,地球上过了1秒,太阳上只过了约0.99999789秒,也就是约慢百万分之二,这样过了1年,就慢了63秒。也就是比地球人老得慢了63秒钟。

在重力时间膨胀里,在极端重力条件下,比如黑洞周围,时间就趋于无限放慢,到达黑洞视界,也就是那个极端引力范围,时间就会停止。

速度时间膨胀效应

而根据速度时间膨胀公式,要达到光速一半以上,也就是每秒15万千米的速度,时间膨胀效应才较明显。速度越快时间流逝越慢的效应约为:50%光速,时间为地球的1.155倍;达到光速的99%,时间流逝比地球慢7倍,达到光速的99.99%,时间流逝就会慢70倍,以此类推,速度每在小数点后面增加两个9,时间流逝就增加1个数量级,这样如果达到光速的99.999999999999%,时间流速就比地球要慢707万倍。

也就是说在接近光速的飞船里,天上一天根据速度快慢,可以顶两天或者许多的许多年,越无限接近光速,时间流速就越慢,而到达光速,时间停止,空间为零。

这些时间膨胀理论早就不停留在理论上了,而是在无数的观测和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基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已经运用于今天的所有科学中,这样,才有了今天航天的发展和无数科技成果,如导航的精准性,如果不用相对论调整天地时钟,就会把所有的飞机、轮船、汽车导到爪哇国去了。

但这些科学理论与古人说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完全不搭架

在几千年前,古人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知道,连月球大还是太阳大都不知道,甚至幻想站在地球上的后裔,可以射下九个太阳!连遥远的恒星有的比太阳大多了,而地球只是太阳质量33万分之一这些基本常识都毫不知情,怎么可能知道相对论这种高深理论?

这里,我们并不是贬低古人的智慧和能力,而是说明人类文明本来就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古代那个时代,现代科学还没有出现,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完全还处于对表面现象认知,因此很多想法都是从表面去认知的,对弄不清的事情只能往神秘主义和神鬼玄说上扯。

而万事万物深层次本质认识,就只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最终在现代数理化知识和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的实验研究中,逐步得到发展并丰富起来的。

如果把现代科学发现和研究,硬要安在古人头上,认为古人早就知道了,则只能是愚昧的继续;但现代科学也是从古到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否认这一点,也是对人类文明本身的否定。这两种误区都是我们要注意和避免的,最重要最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

说了这么多,有这些认知误区的朋友明白了吗?欢迎讨论,感谢阅读。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给个点赞和关注吧。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在月球上的一天,为何是地球的一个月答案是什么

我未搞懂该题义。月球上有天吗?我的认识是地球上有二套时间慨念,一个是地球年,一个是地球日,即天。月球绕地球的时间参考点是地球时间单位。我感觉反过来说能清楚些,即地球上一个月,月球绕地球转了多少度?似乎便于理解,不知对否?

月球上一天等同于地球的27天多,那么人待在月球上一天是多少小时

我是说人自身的感觉,会不会感觉不到地球与月球的一天的时长有任何差别,人在上面过了一天,实际上地球已经过了27天,人感觉不到这一天过得很长,就跟平时在地球过一天是一模一样没任何不一样。

为什么人类在地球看天空,能看见星星,在月球上看不见哪

感谢邀请

关于月球上看不见星星的说法,并不严谨。对于这种说法,其来源是一些在月球或在太空拍的照片或是从宇航员口中说出的。那么我们来分析在月球上到底能不能看到星星。

我说,能,也不能。别忙拍砖。看看说的有没有道理。在一些探测器和宇航员拍摄的月球照片中,除了主体,背景都是一片漆黑的,看不到星星。有人解释说是因为和地球有大气相关,但这只能解释为什么照片背景是黑的,因为没有大气对光的散射。但没有了大气,应该看到的星星更清晰啊,为什么还是看不到。 这其实是个简单的光学成像原理,不管是照相设备还是人眼,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在对比强烈的情况下,都会自动调节入光量,人眼是通过缩放瞳孔,相机是通过光圈。而在月球或空间站上,背景如果有太阳的话,其强烈的阳光就会“遮蔽”星光,也就是说,为了不被太阳光所灼伤,人眼会缩小瞳孔,减少入射光线,但减少了入射光线的话,其进入眼睛的星光也相应减少了,导致这点星光很难在你的眼中获得一席之地,特别是在和太阳这样明亮的天体对比中,对星光就更不敏感了,相机的道理也是一样。而在月球上,因为没有大气,不管是太阳,地球,还是月面,其在白天对比漆黑一片的天空都是对比很强烈的,导致宇航员很难看到星星。
那么要怎么才能在月球(白天)看到星星呢?对于照相设备来说,充足的曝光时间就够了,就算对着太阳,多曝光一点时间也能使星星成像,代价就是除了星星,太阳地球什么的就会过度曝光了。下图是过度曝光的月球!上面是能看到星星的。

至于宇航员,要是有个漆黑的小屋,在那里面呆上一会,眼睛适应了黑暗后,你望向天空的位置只要没其他明亮的天体或物体就会看到星星的!
所以说,在月球上看不到星星这个结论是不太靠谱的。我们还是以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来看待这类问题。 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