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诸多作品中,哪一部文学价值最高?老舍是哪类文学作品的代表

老舍的诸多作品中,哪一部文学价值最高

谢邀。

老舍还是一个比较高产的作家,无论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老舍都有突出的作品值得铭记。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更是这些佳作中佼佼者。

这三部作品都各有千秋,《骆驼祥子》是单人构架(从一个人来看社会),《四世同堂》是多人构架(从一个家庭来看社会),《茶馆》则是时间构架(从一条时间线来看社会)。

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和兴趣来看,《骆驼祥子》的文学价值可能是最高的。(四世党和茶馆党莫打我……)

理由如下:

老舍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始终都观察着世界,观察着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或事。而他也始终没有忘记一个老艺术家应该承担的责任,那就是用最佳的艺术手段来呈现一个真实的社会。

《骆驼祥子》以祥子的悲剧人生来反映当时混乱的旧中国,以小见大的同时,也是在警醒世人:在一个黑暗混乱的世界里,一个人如果只是靠自身的奋斗,是绝不可能成功并保持自我的,终会被这个世界所吞噬。

这么说可能会比较悲观,但是我们纵观祥子的一生,这样的痕迹却明显得那样触目惊心:当祥子终于攒到足够的钱去买一辆车时,他遇上了军阀乱兵,车被抢走了;当祥子终于又有能力可以去买一辆自己的车了,车又被反动政府的侦探给讹走了;之后他被迫娶了车老板的女儿虎妞,赚的钱又因为虎妞难产而死,变成了安葬费。

祥子面对失败,一次次地站起来,他不服输,可是祥子他不是铁人,在所有的希望破灭之后,他终究是失去了自我,变得和街头的泼皮无赖一样,麻木不仁地堕落。

但是追究其每次失败的节点,追溯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其实都是一些外因,但是这些外因,祥子从来没有追究过。他只是愤,只是恨,只是气,气那些人的同时气自己,所以他从想过要报仇,毕竟这是多么天真的想法。老舍从没写过当祥子的车被军阀乱兵抢走后,祥子怎么又遇到了这些人,然后教训了他们;老舍也从没写过祥子的车被反动政府的侦探讹走了以后,祥子怎么想方设法重新赢过。这样正常吗?是因为祥子很老实吗?

答案当然是不。祥子的心理在现代人看来是不正常的,是很奇怪的,但这种奇怪反而是一种正常。因为对于旧社会的下层劳动人民来说,和政府骗子纠缠不清比赚钱更可怕。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整个社会因为无序与黑暗,根本无法保护他们。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假装忘记这些,然后“乐观”地活下去。正如书中说的那样:“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但是这些无序与黑暗是并不会因为“乐观”而不存在,所以悲剧性的结局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你看,我们思考祥子的一生,终究是思考到了祥子一生背后那波澜壮阔的旧社会。老舍以小见大的能力真的是非比寻常啊。

如果说知微见著是别人可以模仿的手法,那么老舍的语言风格更是独一无二。例子太多,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京味方言的存在,保存了老北京的语言面貌,同时给人一种更加亲近的感觉。

老舍是哪类文学作品的代表

简而言之,老舍先生是市井文学的代表。

他所反映的是最底层人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最具代表性的是作品当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巜茶馆》。

我觉得这样回答基本上算是正确吧?

老舍散文集有哪些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一八九九年生于北京市的一个贫民家庭,他是“五四”以来勤劳多产的,他是以风格幽默轻松、语言明快利落而著称的小说家。他的家庭十分清寒,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六岁进私塾读书,十三岁进北京师范学习。他读了不少中外古典诗文,深受影响,能用文言写诗和散文。

“五四”运动后,在新文学的影响下,开始用白话进行写作。在北京师范毕业后,曾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师。一九二四年去英国,在伦敦东方学院任讲师。他的创作活动,是在留居英国时开始的,早期作品全是长篇小说。

第一部作品《老张的哲学》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写的是一个品格低下的冬烘先生塾师老张和他的两个赋予反抗性的青年学生王德和李静的故事。接着发表了《赵子曰》和《二马》。前者描绘了北京大学生无聊的公寓生活,后者写的是流寓伦敦的华侨马威父子的海外生活和遭遇。

老舍一九三零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他相继完成了以猫人象征的古老中国,抨击旧中国现实的《猫城记》,以及描写富家孩子怎样成长起来的《牛天赐传》。这些作品表明了作者对旧社会的不满,完全出于小资产阶级的“正义感”,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抓不准抨击对象。

一九三二年以后,老舍的思想认识有所进步,视野比以前开阔了。这是写的长篇小说《离婚》,在思想深度和表现手法方面都超过以前的作品。小说通过北京一个机关的职员想离婚而没有离成的故事,揭露了“善心与黑暗遇上便是悲剧”的不合理现实,对旧时代机关职员的灰色无聊的生活以及他们那种妥协敷衍的生活态度,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和尖锐的批判。

作者先后写了不少短篇小说,分别收在《赶集》、《樱海集》、《微神集》和《月牙集》中,题材相当广泛,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一九三五年开始写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去到重庆参加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在文艺界团结一致坚持抗战,反对分裂的斗争中,做出了贡献。

抗战期间,老舍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火葬》,其他创作全是话剧和通俗文艺。《火葬》写了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话剧《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作)、《张自忠》、《面子问题》、《大地龙蛇》、《归去来兮》和《谁先到了重庆》都和抗战直接有关,或赞扬积极抗敌的爱国主义思想,或批评消极苟安的不良现象,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抗战胜利后,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这部小说取材于沦陷后的北京,描绘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斗争。

一九四六年春,去美国讲学,一九四九年末回国。新中国的成立,给他带来旺盛的创作热情,他以自己的作品热烈地歌颂党、歌颂新社会。

建国后,他的创作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很广阔的。他除集中主要精力创作剧本之外,还写了不少散文和曲艺。先后发表的剧本有《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西望长安》、《茶馆》、《红大院》、《女店员》和《全家福》等。

其中《龙须沟》影响最大,揭示了社会关系的根本变化,歌颂了新中国,因而他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老舍于一九三五年十月随赴朝慰问团去到朝鲜,在朝鲜生活五个月,写了长篇报道《无名高地有了名》,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强攻与坚守“老秃山”的英雄事迹。

老舍曾是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由于林彪、四人帮的迫害,老舍于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不幸逝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