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铁腕的撒切尔夫人,晚年为何如此凄凉?朴槿惠有过哪些比较经典的语录

一生铁腕的撒切尔夫人,晚年为何如此凄凉

晚年的撒切尔夫人居住在伦敦的公寓里,原因是“去医院方便些”。她的身边往往只有恪尽职守但不会给予关怀的工作人员,鲜少有亲人陪伴,生活孤独且凄凉。

1、罹患疾病让撒切尔夫人倍感疲惫

即使是钢铁般的女人,在时间面前也无能为力。老年的撒切尔夫人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多次中风中断了老年职业生涯。2002年,76岁的撒切尔夫人轻度中风,行动不便,言语不清。尽管此次病情得到控制,此后却数次发作。原本致力于四处演讲的撒切尔夫人被迫退出一切公众活动。

老年痴呆症让记忆力大幅下降。和所有罹患痴呆症的人一样,撒切尔夫人再也不是那个能随口说出多年前的经济数据的“最强大脑“,而是一个睹物忘词的衰老者。她很少读书看报,因为她记不得上一句话的内容。经常反复问一个刚刚就给了答案的问题:“我的车子什么时候来?我该几时去见美发师?”经常忘记丈夫已经离世,询问女儿:“你父亲没有离开我们,你看到他了吗?”

在很多个瞬间,在撒切尔夫人的意识里,她依旧繁忙于聚光灯下,她的丈夫依旧在背后无条件地支持他。

2、丈夫离世让撒切尔夫人倍感孤独

2003年6月26日,撒切尔夫人的丈夫丹尼斯·撒切尔爵士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

(图为撒切尔夫人与丈夫丹尼斯)

撒切尔夫人能攀到政治生涯的顶峰,丈夫丹尼斯功不可没。甘当绿叶衬红花的丹尼斯用自己在石油生意中赚到的钱来支持妻子的政治活动,用精明的头脑深刻洞悉政治事件并提出中肯建议,用忠心耿耿的家庭付出给予妻子可靠的情感保障。

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爱人离世,让撒切尔夫人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昔日仿佛不知疲倦、永远神采奕奕、时刻优雅得体的“铁娘子”陷入孤独之中。往日她坚持为丈夫做早饭,可晚年餐桌上只有她孤单一人;她对着丈夫的画像吃饭说话,经常认为丈夫没有离开自己;某天凌晨1点,她一身盛装要去墓地看望丈夫。

失去了世上最理解她的爱人、最坚实的精神依靠之后,无情的岁月之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衰老了她的面容与身体。

3、子女关系糟糕让撒切尔夫人倍感心累

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撒切尔是一个惹是生非的浪荡子;女儿卡罗尔对她冷酷无情,让人心寒。

(图为撒切尔夫人一家)

2004年3月,马克在没有通知家人的情况下举行婚礼;同年8月,马克因涉嫌参与赤道几内亚的未遂政变被捕。撒切尔夫人拖着老脸、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儿子四处活动,可16.7万美元的保释金换来的,却是2006年儿子的再一次入狱。

女儿卡罗尔称其为”糟糕的母亲“,撒切尔夫人身患重疾之时她在外旅游。对此卡罗尔的理由是:

“母亲不应过于期待成年子女不时回家看望她,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谁都经历过,我们年幼时也总见不到母亲。”

撒切尔晚年的凄凉有部分原因与她无法兼顾家庭与事业有关。政治强人将太多时间贡献给了工作,在孩子最需要贴身陪伴与亲自教育的童年阶段是缺位的,在子女最需要正确引导的成长阶段却又是过于溺爱与纵容的。

4、“过气”现实让撒切尔夫人倍受打击

晚年仅几次的媒体报道只聚焦在她每况愈下的健康状态。

知心朋友甚少,政界好友几乎从不来往。77岁寿辰时,她以为能收到几十张生日贺卡,可现实是只收到了4张生日贺卡。

与撒切尔夫人有着30年交情的朋友说:“真正的撒切尔夫人早已被人们遗忘。”

2001年6月,英国首相布莱尔说道:

“英国正在前进,撒切尔时代早已过去。”

2003年《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则报道写道,从撒切尔夫人身上看到的是“恐惧和不安”。同年撒切尔荣登以“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的英国人”为主题的民意调查榜探花。

种种事件,让昔日享受万人瞩目的撒切尔夫人伤心落寞。

因此,糟糕的身体状况与子女关系、爱人离世、无法很好地适应职业转变,多种因素导致了撒切尔夫人凄凉的晚年生活。

撒切尔是雷厉风行、叱咤政坛的铁娘子,也是一个需要经历生老病死、接受世事无常的普通人。不管我们从事何种职业、取得了怎样的人生成就,如何处理变故、如何接受衰老与亲人离去、如何面对死亡,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朴槿惠有过哪些比较经典的语录

谢谢邀请。这二天,随着朴槿惠案件一审正式开庭和韩国检方量刑建议的公布,这位嫁给国家的"三无女人"又成了国际媒体的焦点。要说她曾有哪些比较经典语录?因朴槿惠曾于1987年就读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并获得名誉文学博士头衔,所以文学功底深厚。在她写的《绝望锻炼了我》自传中,有些语录现今读来让人唏嘘感慨,不知你们读后会有何感想?
一、不是每一个人都享有完美人生,不是每一颗心灵都能获得宁静,也不是每一份情感都能走向永恒。缺憾,是一种常态,理应坦然面对它的存在。

二、如果有人利用你的柔软攻击你,利用你的善良欺负你,利用你的宽容践踏你,请不要哭泣。你的柔软、善良、宽容,是你值得拥有更好生活的资本,也是你立于这世界真实的支撑。

三、人生一世终归尘土,就算有一百年光阴,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涟漪。因此重要的是要活得正直和真诚,无论受到多大的考验,只要与患难为友,那么到最后绝望也会锻炼了我。

四、人活着不是为了证明苦难,而是亲历过黑暗,才配拥有光明。不要为不值得的人,浪费你宝贵的泪水。要为爱你的人,保留你最好的微笑。

五、应该没有比出卖人来得更悲伤又难看的事情。只要有过一次背叛信义的经历,接下来就会更容易出卖他人,最后只会让自己卑微地过一辈子。

六、被曾经信赖的人背叛,让我看清了欲望和权力的执著。那是一段非常苦涩的经验,但也是人生中最昂贵的教训。如果你选择活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注定要死在别人的嘴里。

七、活好自己,别让闲人的只言片语误了自己。因为个人好恶,而影响自己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才是不自由。木鱼虚心,钟鼓空腹,把自己放空,才能容纳万物。

八、人生中重要的不是金钱、名誉或权力,那些只不过是一瞬间就会消失的海市蜃楼。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

28年前,撒切尔夫人在休斯敦演讲说了啥,为何说有很多“秘密”

1991年11月的一个下午,当时卸任英国首相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访问美国休斯顿时进行了一次震惊世界的演讲,演讲时间长达45分钟,而通篇的主题只有一个——“西方如何瓦解苏联”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第49任首相,因手段强硬的保守派作风被誉为“铁娘子”。在她担任首相的11年间积极“联美抗苏”,配合美国里根政府用“星球大战”将苏联拉入军备竞赛,可谓是见证了苏联由20世纪70年代的盛到20世纪80年代的衰。所以在对抗苏联问题上,撒切尔在西方是有相当发言权的。

在1990年的选举失利后,撒切尔被迫下台。不过虽然她下了台,由于其在苏联问题上的一定权威性,所以经常被西方请去作为会议演讲的嘉宾,讨论冷战问题。1991年11月撒切尔应邀访问美国,在当月的18日,她以受邀嘉宾的身份在休斯顿美国石油学会会议上作主题演讲,便有了争论数十年的“西方如何瓦解苏联”演讲,内容要点如下。

计划式经济是西方世界的主要经济威胁

“借助计划政策,加上独特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刺激手段相结合,苏联的经济发展指标很高。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过去比我们高出一倍。如果再考虑到苏联丰厚的自然资源,如果加以合理地运营,那么苏联完全有可能将我们挤出世界市场。”

撒切尔在任期间始终主张企业私有化,通过改革税制削弱福利来刺激英国经济。所以她认为计划式经济可以得到短时间内集中生产力的目的,如果配合丰富的自然资源,再加上合理的治理模式,将对自由市场经济构成巨大威胁。说白了只要工业体系完全,就能把所有种类的工业产品做成白菜价,从而挤压西方的自由市场。

击垮苏联的手段是拖垮经济和制造分裂

“主要的手段是将其拖进军备竞赛......苏联军备预算占到了15%,而我们是5%左右,这自然就造成了苏联要紧缩在生产居民大众消费品上的投入,我们希望借此引发苏联居民大规模的不满,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泄露”拥有武器的数量,有意夸大,以诱使苏联加大军备投入。”

撒切尔对于击垮苏联给出了明确手段,第一个就是将苏联拖入军备竞赛。自1980年以来,随着军备竞赛的发展,苏联虽然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但军费占比也在增长,在1990年苏联的军费达到了3650亿美元,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35.7%。这正如撒切尔所说,军备的扩大带来的是消费品的紧缩,加剧了民意不满,也拖累了苏联经济。

“政策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利用苏联宪法上的漏洞。苏联宪法在形式上允许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只要有意即可迅速脱离苏联......这一漏洞还是给实施我们的政策留下了未来的可能。”

撒切尔的想法也是当时西方政界的普遍想法,根据《1977苏联宪法》对于苏联的国家结构形式明确为联邦制,各加盟共和国是主权国家,享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西方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十几年,最终在叶利钦时期利用上作为法理基础,促成了苏联解体。

对苏联的致命一击应该从内部瓦解

“我们决定“推出”叶利钦。叶利钦费了很大的力气,勉强当选俄罗斯的负责人。随即便通过了俄罗斯主权独立宣言。有人发问,俄罗斯独立于谁?整个苏联当时不都是围绕俄罗斯为中心构成的吗?苏联的解体真正开始了。”

西方政治家巧妙的通过《1977苏联宪法》的漏洞,发现了俄罗斯独立于苏联的法理基础,并且利用戈尔巴乔夫的软弱与妥协,通过扶植叶利钦来反复攻击这个漏洞,最终导致戈尔巴乔夫的妥协。而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体一旦产生动摇,显然其他加盟共和国的动摇也是不可避免的。

在撒切尔热情洋溢的讲话结束后满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不过会议组织者没有告诉撒切尔的是,在这个会议上,也有50名横跨大西洋前来参加学术讨论的苏联石油界人士,尽管这个会议是内部的,几乎没有影音资料。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快被这些苏方人员返回酒店后回忆记录下来,并传至俄罗斯。

虽然西方始终否认对这篇演讲的真实性,但是并未拿出影音资料作为回击证据,也并未提供稿件证明自身观点,所以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西方如何瓦解苏联”这篇演讲,深刻的暴露了西方面对非西式民主制度国家的本质,同时也在警醒着后人在面对西方的企图将如何应对,不过这个提醒的代价是十分高昂的,甚至酿成了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苏联解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