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与纳兰性德谁更胜一筹?评论一下当纳兰容若遇到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与纳兰性德谁更胜一筹

两者相比,苍央嘉措明显胜出。苍央更洒脱,豪放,因有佛学基础,更有文学底韵。苍央即有王者风范,也是红尘才子,失爱的遗恨,使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转世活佛,懂得了缺失爱人的悲凉。红尘中他深爱着的恋人,不知身在何方,使他无比惆怅。而转世活佛,众生之王,又是一番情怀。纳兰幸德是深陷儿女情长的悲情才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他深爱着的人,在他和她两情正浓之时,绝尘而去,让他痛不欲生。他的诗更多的是怀念,感叹。虽才华横溢,但限于情爱,感伤更多些,看他的诗,容易抑郁。典型的抑郁症,郁郁寡欢,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评论一下当纳兰容若遇到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一个是认定的转世灵童,却寻觅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一个是注定的庙堂权臣,却常有远离高门广厦,心系山泽鱼鸟之思。

两个难逃命运的人,怀揣着同一种淡泊离世的深情。在一生的寻觅与伤怀中,留给我们一篇篇绝世情话。

《那一世》《长相思》是两位诗人的成名作品,可惜的是,两位身负绝世天才的少年,一个止于30岁,一个止于26岁,一个站在了词的巅峰,一个站在了诗的巅峰,如果他们的生命可以再稍微延长一些,那么就有可能产生交集,可惜的是,纳兰容若没能等上仓央嘉措,纳兰死后两年,活佛出世。

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有什么不同

1.文学成就不同:

Ø        仓央嘉措的主要成就在“诗”。其诗歌创作实践改变了藏族诗歌的文风。仓央嘉措时代,藏族诗歌盛行“年阿体”,虽优美,但用典、隐喻显得“矫情”,而同样学习了《诗境》(藏族诗学体系的根,是奠定藏族诗歌创作技法与风格的源头)的仓央嘉措,所作诗歌则“天然去雕饰”,朴素自然,情感真挚,也因此能在民间广为传颂(尽管网上有很多诗并非其作品)。

 

Ø        纳兰容若的主要成就在“词”。其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2.身世不同:

Ø        仓央嘉措:出生于西藏的农奴家庭,在被选为六世达赖喇嘛之前,有14年的俗世生活。他不仅是诗人,更是宗教领袖。而其前任五世达赖喇嘛,无论政治贡献还是宗教建树,都是数一数二的伟大人物。这无形中让大家对作为转世灵童的仓央嘉措有了更多的期待。

 

Ø        纳兰容若:相国公子,满清八大名门望族之后,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代权倾朝野的重臣纳兰明珠,母族是是亲王之女。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二十二岁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

 

3. 情感经历不同

Ø        仓央嘉措:身为六世达赖喇嘛,担了太多的责任。很多情感故事都无法考证,仅是传说。

 

Ø        纳兰容若:20岁娶了两广总督之女卢氏卢氏成婚了。婚后3年,卢氏难产去世。后纳兰容若写下“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等多首悼亡词句。

 

4.都是短命才子,但后世评价不同

Ø        仓央嘉措:因西藏政治斗争,在押解送京师途中,圆寂于青海湖边,时年二十三岁。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

 

Ø        纳兰容若:年仅三十一岁就因病辞世。《纳兰词》在其生前就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纳兰研究进入一个高潮。

 

     尽管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有很多不同,但后人依然希望他们能在历史的时空相遇,愿意在某个春雨绵绵的午后,或是繁星点点的夜空下,静静地去读他们留下的那隽永婉约清丽的词句。三百年多来,那渗透着浓浓的“情”字不约而同地敲击着后世人们内心深处最柔弱的所在。即使“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要做“ 世间最美的情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