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老师有没有新作问世?“朦胧派”诗人顾城、海子死了,但北岛、舒婷还活着,为什么感觉不怎么写诗了

舒婷老师有没有新作问世

谢邀!

对舒婷以老师相称,算是在心里面对于她的作品有高度认可,舒婷老师近些年在诗歌创作方面,一直处于歇业状态,估计会有开张之时。

舒婷老师的代表作《致橡树》,经常被拿来和郑愁予的《错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起做对比,这三首诗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致橡树》

作者—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舒婷的《致橡树》,是朦胧派的代表作,其创作意图是感觉到自己作为女性的自尊受到了伤害,于是写诗反击。

这件事的缘由是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舒婷家做客,舒婷陪着这位老诗人散步时,这位老诗人向舒婷吐露了自己对女性的一点见解,愿意大概是这样的:

长的漂亮的女孩子,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人长的又不够漂亮。即长的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脾气往往很大。

这番话引起了舒婷的强烈反感,于是,回到家便写了《致橡树》予以回应。在《致橡树》中,舒婷以木棉花自比女性,用橡树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男性的态度。表达了一种平等、独立、不失自我、不做别人的附属的爱情观。

木棉花,被称作英雄花,即使在凋败时,也不改自己鲜艳的本色。追求平等的男女爱情,在诗中发出了“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的时代呼吁。

但是书中的橡树,成长于北方,而木棉花成长于南方,追求平等,显然是难以成功的。

这是舒婷在青少年时期对爱情的态度,努力争取对等地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现实洪流面前,偶尔也想做一回弱女子。后期的恋爱观有了改变,因为爱情毕竟不是战争。所以在《神女峰》中写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同样,还有一些诗词表现了作者对于爱情态度的转变:

  1. 《会唱歌的鸢尾花》:在你的胸前,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你呼吸的轻风吹动我,在一片叮当响的月光下。用你宽宽的手掌,暂时,覆盖我吧。

  2. 《真水无香》:生活中许多小事,看起来不足为道,所造成的痛苦折磨,旁人难以体会。好比在极隆重的场合里,却穿着一双夹脚的高跟鞋,每走一步都像走在刀锋上,心里抽搐,脸上仍要敷着一层厚厚的笑容。

  3. 《文学女人》:喜欢一个人,往往是毫无道理,恋爱如是,友情亦然。

  4. 《心愿》:我的心裂成两半 ,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


《错误》

作者-郑愁予

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的忧伤,因为有你的照耀,升起一圈淡淡的光轮。

郑愁予的诗歌,读起来清新典雅,读之仿佛一位温润如玉的古代君子在草长莺飞的时节,由你对面走来。他的诗词,无不充斥着古典韵味。

他将古典诗词的美与现代诗歌的轻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又借鉴西方诗歌的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愁予体”,他的诗歌,既有现代诗歌的特征,同时又很好的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作品中含有东方意味。

如《赋别》: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写在海子自杀前两个月。到了海子时代,诗歌已经由辉煌逐渐走向没落了。

海子曾在酒馆中对老板说:“我给你读一首诗歌,你给我一瓶啤酒喝。”老板回到:“你不读诗歌,我就给你一瓶啤酒喝。”

海子的心是失望的,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对比,让他时时刻刻处在这种煎熬之中。那时社会正在转型,海子由早期的只追求精神境界,不重视物质财富的时代,一下子过渡到了物欲横流,不讲精神,唯钱是论的时代,内心是极其痛苦的。

所以,在这首诗中,诗人孤独、苍凉。想要追求一种精神宁静的世界,但是又不得不喂马,劈柴以养活自己的身躯。想要看到春暖花开的广阔大海,可是又囿于俗世中不得脱身。不想虚度年华,却又对现实无能为力。诗亦由早期的欢快,变成后期的苦涩:

  1. 《夏天的太阳》: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2.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3.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

  4. 《以梦为马》: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

  5. 《黑夜的献诗》:你从远方来, 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6. 《四姐妹》: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7. 《秋日黄昏》:从此再不提及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8. 《枫》:明日天寒地冻 ,日短夜长 ,路远马亡。

  9. 《秋》: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10. 《遥远的路程——十四行献给89年初的雪》:我的灯和酒坛上落满灰尘 ,而遥远的路程上却干干净净。

  11. 《太阳和野花》:答应我 忍住你的痛苦 不发一言 穿过这整座城市。

  12. 《夜色》:夜色中, 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 。我有三次幸福:诗歌、王位、太阳。

    图片来自网络,本文由头条号“想一句好话”整理发表,喜欢请关注。 2017年9月19日


“朦胧派”诗人顾城、海子死了,但北岛、舒婷还活着,为什么感觉不怎么写诗了

作为诗人,谁不想持久地写下去!

诗歌需要灵感,更需要才华与思想!有些诗人确实能在一时之间写出一些出色的诗篇来,而且,其中也可能有非常惊艳的几篇。

可是,持久地写诗才是真真正正的诗人,因为诗歌已经融入诗人的生命,所以,与其接触的世事与所引发的思想都可以汇成精美的诗篇。

有些人的才思有限,或是他只有某一方面的才思,这些人写诗都是昙花一现式的,自己心中的才思写完了,灵感也就随之枯竭了!就像古代的有些诗人,在诗歌历史上只有精彩的一篇,两篇,难道他没有再写诗吗?不能的!我相信写过,只是不够精彩,所以,也不足以流传千古。

还有些人是,写过几篇精彩,再写就逃不出那几篇精彩的牢笼了,自己还出名了,而且是除了大名了,反复地写差不多的诗歌,别人不笑话他,自己都觉得自己脸红。

所以,真正的诗人需要有思想,需要思想覆盖越广越深越好,那样,你才有无穷的才思去写无尽的诗篇!

教师节到了,能推荐一首好诗词送给人民教师吗请说出推荐理由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节设立的初心,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弘扬重教尊师的优良传统。
今日教师节,推荐首好诗词送给人民教师: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首诗的本意是以男女离别的爱情诗,相互之间浓浓的思念之情。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高度评价。
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
喻意是说起蜡烛这种品质,人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把自己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