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还适合做平面设计吗,还有人要吗?设计师应如何与时俱进定位自己

四十岁还适合做平面设计吗,还有人要吗

你好,我是飞翔的川哥,一个从苦逼到牛逼的中年职场人。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营销策划近10年,喜欢设计,做过设计,也带过设计。你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做不做设计,跟年龄没有直接关系,但有间接关系;40岁,如果你的专业水平远超市场期待,那么肯定有人要,如果只能勉强与收入匹配,其实挺难的

原因1:平面设计不是稀缺岗位

好策划不常有,好运营不常有,好文案不常有,偏偏好设计经常有。为啥呢?一方面,全民自媒体来了,全民新零售来了,套图模板满天飞,技术门槛降低了,创意这玩意又很“虚”。另一方面,年轻人要求的薪资水平也不高,而我们中年职场人,3500块一个月你干吗?

也许你水平真的很高,可怎么证明作品是你的?怎么证明创意是你的?水平高别人就一定买账吗?审美要命啊!这就是与年龄的间接关系,咱不能无视。

原因2: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人心浮躁的年代,能遇到一个懂你、欣赏你,愿意为你的才华不惜代价的老板太难了!甲方的苦,年轻的时候咱们吃得够多了,40岁的你还能忍吗?

我认识的很多平面设计,很多不到35岁激情就几乎消耗殆尽了。整天为了工作而工作,哄着老板和客户点头就好了。这种生活,是40的岁的你想要的吗?

原因3:职业收入天花板近在咫尺

职业的天花板就是指你的造诣。初级设计只会修图排版、套模板、自嗨;中级设计的作品好像没毛病,可也没感觉;高级设计的作品才有灵魂,用户满意,甲方满意。你做到最高级别了吗?

如果40岁还没达到最高级别,说实话,机会已经不大了。即使你做到了,收入的天花板也快看到了,要突破收入瓶颈,只能脱离常态化的打工模式。

那么说,40岁就真的不能做平面设计了吗?不是的。技不压身,总能发挥价值,竞争越大,方显高手稀缺。川哥有几个建议供你参考:

建议1:包装自己,自带光环

文案也好,设计也好,技能类专业人才都应该包装自己,建立自己的影响力。你有经验,有实力,那就去社交,去分享,帮助更多人成长。这不是在玩虚的,而是关乎你的未来。

我见过很多设计师水平挺高,想法很好,但他说不明白,挺好的作品白白被闭掉,很可惜。没有话语权,怎么说服老板和甲方?话语权从哪来?从你的客户、粉丝,成功案例中来,同意吗?所以,从现在起做好自媒体,记录你的作品和思想,树立你的专家形象,才能更好的立足。

建议2:开辟新路,一专多能

如果不能成为权威和大师,就去学习一些平面周边的技能,增加你的附加值。比如,摄影摄像、视频剪辑、视频包装,H5、MG动画等,有平面基础的人,这些并不难上手。

再应聘的时候,同样的薪资水平,别人只会做图,你还会拍摄,别人只会PS、AI,你还会PR、AE,你说用人单位选谁?

建议3:接项目,从副业到创业

现在企业都在走轻资产路线,设计外包太多了。你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和人脉,尝试一下自己接项目,用创业的心态去做副业,服务好每一个客户,打造好每一个案例。等你手里的订单多了,再找人,聚团队,创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总结

虽然平面设计不是吃青春饭,但必须考虑到竞争环境。我感觉你的职业方向不是很清晰,也不太自信。如果不幸被言中,建议你马上着手打造个人影响力,同时多掌握一些技能,让自己拥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力。如果你不拒绝创业,可以从副业干起,稳步筹划。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我是飞翔的川哥,希望我的回答能带给你一点点帮助。关注我,一起聊聊职场和创业那点事儿。

设计师应如何与时俱进定位自己

前言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红尘男女均只是演员罢了,上场下场各有其时。每个人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从出生到死亡有七阶段。”“角色”概念,其本意是指演戏的人化妆穿戴后所扮演某个对象所说的话、所作的行为;从社会学角度来说,社会角色(social role)是在社会系统中与一定社会位置相关联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换言之,每个角色都代表着一系列有关行为的社会标准,这些标准决定了个体在社会中应有的责任与行为。

设计师是一类从事“设计服务”的专业人群。通常是在某个特定的专门领域创造或提供创意的工作,从事艺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的人。这些人通常是利用图形、图像或其他各种以视觉、听觉甚至嗅觉传达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工作或作品。

设计分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服装设计、网页设计等多种领域。本文针对建筑设计师进行展开讨论,后文以“设计师”代指。

因此其实我们每个领域的专业人士都有成为本领域设计师的潜力,不论是对于外观革新有所想法,亦或是对系统功能有所建树,都可以通过调整或改进来成为某种产品的设计师。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职业设计师的权威性,我们在工程项目中通常会经历方案评标、扩初评审、施工图交底的过程,这些环节许多甲方管理者会充分参与,并提出影响性巨大的各种意见,某些意见会慢慢的将设计师原本一气呵成的作品,像调制咖啡饮料一般,从纯正的美式逐渐冲为拿铁。当然,任何项目都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这杯拿铁喝着舒心也就不需要美式了。

作为设计师,必须完成自身角色所附带的使命,即使最终没有实现也并不表示不需要为此作出应有的坚持与反抗。一个成功的设计师要同时背负多种角色,能成功扮演其中任何一种角色都是一次成功的“演出”

设计师的多重角色

1)文脉传承者

项目甲方常常在建设项目前期规划设计时会有许多的概念与想法,有十分具象的,也有抽象的;有与自身行业紧密相关的,也有寓意美好展望的所有这些对于设计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设计的本质就是解决各种限制条件下的问题,在建筑大师眼里,在条条框框里寻找立身之所远比在空无一物的白纸上随意泼墨来的有趣。有时,场地中的退无可退也许能产生更为出彩的想法(图1),这就需要设计师理清场地以及整体区域上的脉络,延续并融合,体现出项目的适应性。

图1 Hayri Atak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io悬臂玻璃泳池方案(来源:ABBS

设计师在项目中要成为文脉传承者。绝不能单纯的依赖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对于本土文化的了解,因为这可以使其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并诠释受众所需的内容。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我们的设计师大可不必跟在欧美设计潮后面,尤其是一些形式上的追逐,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上下五千年,可以说是一片待开垦的沃土,随便从中取一瓢便能滋润我们的设计底蕴。对于文脉的理解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变形,绝不能简单的设计输出(图2)所有设计语言都可以翻译成文字,但却不能将文字直译为设计,这也正是设计师的使命与价值所在。

2雷人建筑实景(来源:百度图片)

日本设计师田中一光在《设计的觉醒》一书中提到:“即便如此,用从西欧直接进口的文化来设计是不行的。不得不完全按照西欧标准来进行价值判断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艺术和设计领域,已经到了设计者们将各自国家和民族固有的东西通过现代手段表现出来,并相互争鸣的时代了。”这样观点直戳重点的指出了设计界已经在经历一个重大的转折,回归传统、回归本我的百家齐放的时代来临了。

无论哪种设计领域,擅长何种设计方法,善用传统文化都能为作品增光添彩,有机的结合,恰当的运用,必然为整个设计注入新生命,使设计更加本土化,也更易被世人记住。传承文化,创新生活。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可以找到创新的源泉寻找那些富有潜力的创意,才能让设计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最近看到两则设计界动态,令人五味杂陈,在这里只想提醒所有设计师们牢记立身之本,千万误将糟粕当精华,舍本逐末的最后留下的只是笑柄。

第一则,英国外交部发起了一场设计竞赛,为英国新的驻华使馆寻找建筑师,根据竞争文件,在现有英国大使馆的场地内寻找新建筑的方案,尽管要求设计一个展示英国人及其价值观的设计方案,但英国外交部表示,中标方案应“在北京易于维护”,并应尊重“中国人的敏感性”,如风水。英国外交部的文件指出:“不希望拥有不遵守这些‘规则’的建筑。

第二则,赛尔多夫建筑事务所(Selldorf Architects)将设计位于中国北京故宫内的乾隆花园游客中心。由塞尔多夫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游客中心,将开放乾隆花园,乾隆花园位于前中国皇宫建筑群的西北面。该项目是乾隆花园修复工程的一部分,目前由故宫博物馆与世界古迹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合作进行。游客中心将设置在紫禁城的一个私人宫殿内,赛尔多夫建筑事务所主管安娜贝尔-塞尔多夫(Annabelle Selldorf.)说:“这个项目像乾隆花园新的解说中心一样,是我们的翻修工作的一个重点。”她说:“与世界古迹基金会合作,为游客创造一个机会,了解更多有关这个花园的知识,亲身体验它们的美丽和奇迹,这是一种极大的乐趣和荣誉。”作为项目的一部分,这个私人宫殿将首次向公众开放。乾隆花园,又名“宁寿宫”,1771年为清朝第四位皇帝建造,作为其计划中的退休建筑的一部分。


图3 乾隆花园项目内景(来源:ABBS

2)建筑推广者

在目前发展如此迅速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下,所有投资都会计算成本与收益,建筑作为大量资金凝聚的产物,其从建造过程、运营过程乃至最终拆除都涉及大量的金钱关系,在开发者眼里,它就是一件商品,需要被推广和销售。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这样认为:“我希望企业能够把更多的资金与时间花在设计优秀的产品上,而不是试图通过广告来操纵人们的心理知觉”。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先生说:“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如果不能推动产品的品牌效应,不能带来商业利润的商业品牌和不能带来大众共鸣的文化品牌,都是不成功”。

无论是商业、住宅、休旅、工业、医疗等各种功能性质的建筑产品,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手段使其拥有更为广泛的认知度与肯定度。对于建筑产品的总体把控者、创造者来说,设计师之于这样的角色应该是义不容辞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建成使用后的各种情况,并模拟运行状态,一切积极的与消极的因素博弈后的结果应是利益最大化。

4为普雷克建筑工作室(Precht)推出了“伯特”(Bert)模块化树屋。这是一个概念性的模块化树屋,形状像树干,带有大的圆形窗户,旨在让它看起来像电影《小黄人》(Minions)中的独眼人。这座树屋是用木头建造的,用叶子状的木瓦来帮助它与森林环境融为一体。如果作为“离网度假地”(off-grid retreat),太阳能电池板将安装在屋顶上,并在地面增加堆肥厕所。普雷克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普雷克(ChrisPrecht)说:“我们充分认识到,建筑是一种严肃而深刻的工艺,有着悠久的文化和传统。你可以看到,我们的建筑师为我们在艺术、哲学、文学或自然方面的项目找参考”,“关于这个项目,我们还研究了艺术以寻找参考。但不从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或达利(Dali)寻找。相反,我们是在《芝麻街》(Sesame Street )或《小黄人》(Minions)的卡通人物中寻找。“小黄人”是戴着与众不同的护目镜的黄色小跟班,他们在电脑动画儿童喜剧系列片《可鄙的我》(Despicable Me)中扮演主角。“伯特”是教育电视剧《芝麻街》中一个木偶角色的名字。普雷克工作室通过想象儿童画的树屋开始了设计过程。“伯特”被设计成在工厂预制,然后在现场组装。可以添加更多的模块,并相互堆叠,以扩展每个树屋。

图4 普雷克建筑工作室(Precht)模块化树屋(来源:ABBS

这是十分成功的设计灵感取材方式,从世界知名的动漫人物取得元素、概念上的联系,从而使平面卡通与立体建筑有了沟通,当我们每次见到这样的建筑都会不由自主的通过其个性化的元素联想到具体的形象,印象深刻甚至过目不忘。这是一次经典的建筑推广,设计师做到了角色应有的功能。

3)潮流引领者

设计是一项极具前瞻性、全面性、艺术性且具有唯一性的工作,而设计师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认知及感性意识。比如最典型的服装设计师,显然他们是横跨艺术圈与时尚圈的弄潮儿,设计风格引领着时尚潮流,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人群追随其左右。近些年国内建筑圈中也涌现了许多标签式的建筑师,马岩松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至今才44岁的马岩松已经已经在世界各地主要城市中拥有自己的作品,并且使之成为当地地标作之一。马岩松无疑是中国建筑设计师中的一个传奇。他提出的“山水城市”正在逐步付诸实现,北京朝阳公园广场及阿玛尼公寓建筑群“墨色山水”项目已经为他代言(图5),该建筑群极具未来感,将城市中的人造物“自然化”,强调了自然向城市的延伸和渗透,同时也运用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借景”的办法,突破了朝阳公园与城市的界线,使得自然和人造景交相辉映,融情于景。




图5 马岩松“山水城市”(来源:百度图片

尽管外界对其外观造型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它的火热程度:36氪租了五层楼;OPPO计划要搬进来;暇步士直接购买了部分楼层;而天后王菲已在阿玛尼公寓购买了2套;靳东的新电视剧也在这里取景。所有这些褒与贬以及企业、名人的行为都使得建筑已不单单是原本的钢筋水泥,它本身已成为一种标签,能引领潮流的灯塔,就像时尚服饰一般吸引着追随者。

4)现实批判者

设计师同时又扮演着现实批判者的角色,其对设计作品及设计现象进行辨析和评价。设计师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已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素养,具备对设计作品和设计现象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具备对设计风格和设计潮流的敏锐洞察力,具备一定美学及哲学层次审美水平的鉴赏者和评价者。许多闻名于世的设计大师同时也是批评家,或著书立作,或创办刊物,或将学校作为其言论的阵地,通过文字或言论发表对过去的或现在的设计作品及设计现象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和解释,并力图找到其中可以遵循的规律;经过总结和归纳使其批评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最终引导受众的审美和价值判断。如现代主义设计大师格罗皮乌斯就是以包豪斯作为“试验田”,作为其设计思想的实现和言论发表的“阵地”,推动和发展了现代主义设计,其设计批评直接影响着设计潮流的变革,并改变了设计风格的发展方向。“批判”并非洪水猛兽,是设计师将自身理念嵌入到景观、建筑或城市中的一种思维模式。勒•柯布西耶以“人行之道”批判“驴行之道”开启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新精神,在极度批判西特的“如画风格”和“曲线颂歌”中展开了对以“直线”和“直角”作为秩序原则的新城市精神的探索,并以巴黎市中心300万人、3500人/公顷的瓦赞规划作为“一份规划,一种精神的创造”提出了斩钉截铁的行动宣言。柯布西耶并非第一个以批判性思维从技术角度提出完整城市构想的建筑师,但鉴于他巨大的影响力,这一工作模式已作为“传统”被众多建筑、规划师所仿效,成为表述个人设计理想并籍以成为设计研究的方式。

设计师之于医院建筑

(1)接地气,做本土型医院

国内著名的青年建筑师崔恺提出的“本土设计”,其重点在于一个“土”字。他认为建筑不是个人的作品,而应该属于土地,完完全全属于它所站立的土地。这里所说的土地,既指自然的土地又指人文的土地,特定的土地产生特定的建筑。中国这样一个宽广的沃土,不同地方的气候、人文、宗教各不相同,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这片土地就是能成就建筑的基础


图6 中国元素(来源:百度图片

中国幅员辽阔,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南到北、由东到西不论是气候、地形、语言、文化都有很大的差异。所有这些都能为设计师提供创作契机,正如前述,设计正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艺术,要想创作出公众认同的作品,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地气,与本土的文化脉络进行交流,了解其需求,调和各种矛盾,所有这些努力可以体现在外部或内部。从近几年的国内医院项目来看,风格同质化较为普遍,不得不承认对于大体量的建筑主体,按目前三大件(门急诊、医技、病房)的关系排布的相对位置已较为固定,而国内设计师仍以追随现代风为主流,因此难以避免的出现千篇一律的外观。而国外的各类医院、诊所虽然在规模上少有国内2000床以上的巨无霸型的医疗综合体,但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的风格化、个性化的元素、亮点无处不在(图7)。也许可以这么描述目前国内众多医院项目给笔者的感觉“医院是疗愈的机器,标准而实用但缺少情感”,也许这正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图7 Richard Desmond儿童眼科医院与Rey.Juan Carlos医院(来源:筑医台

2)树形象,做产品型医院

换一种思路,在设计师将医院这个复杂的公共建筑划分为各个功能区的同时,我们要将医院看作一个盛放这些部分的容器。医院虽然属于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但是其公众形象、医疗水平都与医院这个容器有关。国内医患关系的发展多与医疗资源紧张有关,加之医患双方所处位置悬殊,经常出现病患情绪上的焦虑、急躁,极易引发矛盾。设计师不能改变医疗资源的数量,但是却可以提升内部与外部医疗环境的质量。同样的预算,能有多种表现方式及处理手段,理想的设计可以提升医院的附加值,这些附加可以体现在花园式的环境—抚慰人心;或者是人性化设计—提供便捷;也可以是感官的冲击—震撼人心。一切的现状表明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一种有侧重的、有凹凸的、质感分明的医院产品,设计师有义务和责任去创造它和推崇它,从而形成未来国内医院设计的新方向、新潮流。

(3)重服务,做港湾型医院

医院(Hospital)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为“客人”,起初在设立时为供人避难之用,还备有休息间,使来者舒适放松,有招待意图。后来,才逐渐成为满足人类医疗需求,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收容和治疗病人的服务场所。我们可以展开想象,如果“医院”还像设立之初时的职能定位去经营管理,那么在现在这个社会中会处于怎样的位置与关系。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古人对其定位的核心功能理念是完全具有前瞻性的,因此对于设计师之于医院设计的过程中,同样要秉持这样一种服务性、开放性、宽容性的思想。医院需要的不是形式上的高强壁垒,而是作为一种公众资源让每个人都成为其用户,同时成为每个人的疗愈港湾(图8)

设计师的角色之于医院设计过程至关重要,在专业技术上确保其可行性的前提下,必须以一种行业前瞻性、社会本源性的角度不断的引导建设方朝着符合未来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向前进。

8 新加坡中央医院(来源:医院官网

设计师要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定看过万张以上的设计作品。

但是我们在看图的时候不要走马观花的看,而是需要带着思考地看。正确的看图姿势,我总结了三点:

■ 1.带着思考去看图:

看到一张好的图片,首先想想这张图片为什么好,整张图片用了什么元素和颜色组合,设计手法和创意的思路是什么,自己能不能做出来,或者能不能做得更好。

■ 2.反复地欣赏优秀作品:

温故而知新,设计也是如此,收藏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作品,过段时间再看看这些作品,往往会比第一次有更大的收获。

■ 3.经常看看自己过去的设计:

经常看看自己的作品。经常看看自己过去的设计,你就会了解自己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设计体会。

我刚从事设计的时候,如果手里暂时没有设计项目,我上午一般都会去不同的设计网站看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下午会进行设计练习,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学会自我管理。

练习模仿

模仿的意义不在于模仿本身,而在于转化。将优秀作品转化成供我们成长的养分。

上文我说过,我上午看图,下午练习,为什么要练习,因为好的设计师,需要大量的设计练习,在练习模仿上,Goodmor宁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 1.初级练习模仿:

找到一张自己觉得不错的作品,照着这张作品一点一点的画下来,分析每个画面的结构,想想为什么要这样组合,如果是你,你会这样组合吗?除了这样的组合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达到。

■ 2.中级练习模仿:

按照这张作品的风格以及元素重新设计,看看自己是否能掌握这种风格的精髓。

■ 3.高级练习模仿:

按照这个主题进行设计,抛开原有的颜色、组合以及创意,完全自己去创作一幅新的风格出来,保持主题不变。

如果缺乏足够的练习,就算设计天赋再高也是很难提高设计水平的。只有不断地练习,反复地练习,才能快速提升设计能力,做得越多,提高得越快,这个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必须踏踏实实的来。当然如果练习的时候不思考只会事倍功半,就像学画一样,不光要用笔画,更需要动脑。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