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砚台的微博(文房砚台为何收藏冷落)

文房砚台为何收藏冷落

文房砚台的收藏冷落,与砚台的实用功能密切相关。在过去,一方好砚台是文人墨客和书画家值得炫耀的宝贝,包括上小学的学生,每人一方小巧的砚台(俗称石墨盒)都是上习字课必备的工具。

文房四宝中,砚台是独具一格的书写用具。砚台是书写和绘画研磨墨块和色料的工具,在汉代时砚台己流行,至明清时品种繁多,全国多处发现可制作砚台的优良石料。例如山东的鲁石、河北易水石、黑龙江的松花石等。

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砚“是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砚台的收藏有很多的讲究,一方砚台除了质地细腻,润泽洁净,晶莹丝滑,纹理秀美,还要以石上有眼、有乳、有星、有眉为佳品。在便用中以发墨不吸水为上品。

中国文人与砚台情有独钟,有的人一生随身携带,死后将砚台葬入墓穴。在文房类收藏中,质地优良的名砚和名人加持的砚台,常常是收藏家们追逐的珍品。

在砚台的收藏中,石质是很重要的,细腻滑润,软硬适中的老坑料是最值得收藏的名品。如端砚的硬度为2.9摩尔,洮砚的硬度为3.1摩尔,歙砚的硬度为为4摩尔。相比之下,产于甘肃的洮砚更胜一筹。

如今的书法绘画中,砚台己很少使用。人们更喜欢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书写绘画,更多的人喜欢将“一得阁“倒入碗碟中去挥墨泼洒。而传统的砚台慢慢的变成了收藏和观赏的工艺品。

砚台收藏属于小众收藏,市场上售卖的砚台大多为普货,而老坑名砚资源己快枯竭。另外,市场上赝品较多,以洮砚为例,真正有价值的老坑料己一砚难求,而市场上的仿冒老坑洮砚让收藏者真假难辨,无从下手。

茶叶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又是怎样的

谢谢老铁邀请,茶叶是中国人的国饮,最早有神农氏发现,后来到了陆羽,写了一部《茶经》,比较系统的介绍了茶叶的相关知识,后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一种文化,叫茶道。也有的地方称为茶艺,不同类型的茶叶就不同的特点,那么用的各种器具和冲泡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里面有很多的讲究,主要的有几个字是茶道的代表,有和、净、静、敬、等等等等!







中国的砚台都有哪些

【文藏来答】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台演变而来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

图1 汉代镂雕盘龙纹石砚 1978年河南省南乐县宋耿洛村东汉墓发掘出土 通高12 直径32厘米

砚台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最后,但从收藏和流传及文化内涵方面来说,却居首要地位,有“文房四宝”砚为首之说。这是由于不仅砚台质地坚实、能传之数代的缘故,而且砚台集中了雕塑、书画、金石、文学、历史等文化艺术,内涵最为丰富。所以,现今社会上“文房四宝”中以砚最为多见,也受到广泛范围也最为。

图2 汉代灰陶砚 高5厘米 河南省新郑市出土

图3 隋代巩县窑白釉多足砚 1981年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和义沟村采集 高7 口径25厘米

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发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其主要功用是研磨彩绘陶器的颜料。

图4 清代二十六石眼端砚 高6.6 长17.3 宽10厘米 原开封市文物书店移交

图4 清代二十六石眼端砚-2

其后,安阳殷墟妇好墓和洛阳西周墓中,均出土有调色器,这些研磨器和调色器就是砚台的雏形。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中,出土有石砚和砚杵,其形制与汉砚基本相同。砚形成于汉,典籍于史有据。汉代,砚台的制作有了显著的发展。砚的种类增多,有石砚、陶砚、铜砚、漆砚等。

汉至魏晋时期的石砚,盛行圆形三足式,北朝盛行四足式。汉代陶砚有龟形、山形,也有圆形三足砚。魏晋时期,出现了瓷砚,其形制多为圆形蹄足。南北朝时,已有双足圆首箕形陶砚,为唐代箕形砚的滥觞。隋唐以后,砚质和砚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名砚名石相继发现,如广东肇庆端石,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的歙石,甘肃临洮的洮石等,并出现了澄泥砚。

图5 清代人形灰陶砚 通长15.30 宽9厘米

宋代石砚的主要式样是抄手砚,朴素大方,实用雅观。明清时期端石、歙石独领风骚,特别是明末以后,制砚不仅逐渐着重精雕细刻,而且还非常讲究砚石的色泽、文采、声音、嫩润及年代、石坑、题铭等,许多砚已由实用品转为艺术欣赏品。河南博物院作为中原地区一座大型综合性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的砚台不仅数量多,而且多有明确的出土信息和征集地域,是重要的断代标准器,现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砚作以介绍。

图6 清青玉荷叶形砚 通长11.2 通宽9.3厘米

图7 清青玉蝉形砚 长14.5 宽9.2厘米

河南博物院收藏砚台,从时代上看跨越了汉、隋、唐、宋、清等朝代,从质地上看,包括了石、陶、瓷和玉,从造型上看,包括了圆形、长方形、象生形等,从品类上看,四大名砚中包括了端砚、歙砚、澄泥砚。从装饰上集中了雕塑、书画、金石、文学、历史等文化艺术,内涵最丰富,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砚台发展脉络,加上多数砚有详细的出土地点和征集地域,更增添了这些砚的中原地域文化信息,承载着中原文明和历史载体,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历史长河的重要文化见证。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