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达的人物生平?珍宝岛事件

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上的一个岛上(中国一方称之为珍宝岛,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上的一个岛上(中国一方称之为珍宝岛,中国边防部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中国边防部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珍宝岛战役发生在哪年  中苏珍宝岛战役发生于1969年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开放分类: 军事、战争、战役、历史、军事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中国和苏联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发生的严重的边境武装冲突事件。

李必达的人物生平

李必达先生自幼习字,数十年潜心钻研书法,集百家之所长,德艺相容。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郭雅君称赞李必达的书法是“气韵天成”。 著名学者、国际七三学社主席陈恩田先生盛赞李必达先生为“当代书圣”。李必达先生曾多次参加全国性书法展览。其书法《毛泽东·沁园春》、《岳飞·满江红》、《苏轼·赤壁怀古》、《弘一法师格言》等作品被一些国家领导人所收藏。李必达先生少年就读于武汉蔡甸汉阳三中,如今汉阳三中校名就是由李李必达先生题写的。从政时期的李必达(“李必达”事件)1964年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适逢广州军区在全国选招140名大学毕业生而有幸入围,被分到广州部队工作。 1967年11月,任广州军区司令部秘书,1968年3月任总参谋长黄永胜的贴身秘书。1968年3月24日“杨、余、傅事件”(总参谋长杨成武、空军政委余立金、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被诬陷撤职)发生后,经林彪提议,黄永胜取代杨成武当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李必达随黄永胜进京,继续当黄永胜的秘书。那年他27岁,可谓少年得志。然而没多久,李必达就发现自己跌进了政治漩涡。江青和林彪两个小集团,为了争权夺利,时而勾结,时而对立,搅得鸡犬不宁。在李必达眼里,其所作所为许多都是违背党章和军队纪律的。李必达觉得此处不能久留,就向黄永胜的老婆项辉芳提出:“我大学毕业以后在基层呆的时间太短了,别说作战,就是带部队我也不懂,我当不了总长的秘书,是不是把我下放到基层去锻炼一个时期?”李必达想以此为借口,离开这个是非之地。项辉芳说:“你下放锻炼的要求我同意,但你要听首长的安排,可以到北京卫戍区作战值班室去锻炼,有什么情况要及时向首长报告。”很明显,这是要把李必达作为一个钉子安插在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温玉成的身边。尽管项辉芳三番五次地动员李必达去,但还是被李必达拒绝了。几个回合下来,项辉芳的脸色变了,觉得这个李必达对他们不忠,开始找茬子整他。不久,她就以对知识分子再教育为名,让李必达去烧锅炉。写信被捕温玉成原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是黄永胜的副手。他先于黄永胜调到北京任副总参谋长,“杨、余、傅事件”后,又兼任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温玉成进京后,周恩来总理非常器重他,许多重要的外交活动都让他出面。江青从个人野心出发,对温玉成也抓得很紧,把中央样板剧团都交给他管。1968年,中央安排黄永胜访问阿尔巴尼亚,江青坚决反对,要温玉成替代黄永胜访阿,这引起了林彪、黄永胜的极大警觉。这时,项辉芳利用过去的老关系,以各种借口不停地找温玉成的秘书打听温的情况,对李必达也动起了脑筋,于是便有上面提到的安插李到卫戍区的打算。李必达不肯就范,就被罚去烧锅炉。党的“九大”前后,李必达又被安排到北京针织总厂劳动锻炼。他从各种渠道获知了令他吃惊的消息,林彪在“九大”选举期间大肆进行分裂党的活动,他担心他们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继续进行这种分裂活动。因此,在4月26日的当晚,他写好了一封给毛泽东的信,揭发林彪一伙分裂党的活动,希望党中央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这种事情继续发生。当时,李必达毕竟太年轻,他以为黄永胜与温玉成间有矛盾,所以信写好后,就直接去找温玉成。温玉成看完信,神色有些紧张,转脸对李必达说:“你依靠组织反映你所了解的情况是对的,但我比你更了解黄总长。我知道林副主席对我有些误解。你这封信我交不交,交给谁,让我考虑考虑再说。”听了温玉成的话,李必达隐约觉得不妙。在往回走的路上,他思绪纷乱。回到住处,他左思右想,立即又提笔重写一封给毛泽东的信,冒险从总参谋部机要局寄出,随后又通过电话向有关秘书查问,确知那边已经收到他的信才放下心来。李必达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自我保护。他知道林彪一伙是不会放过他的,但有了第二封信,想不留任何痕迹地把他干掉已经不可能了。后来,李必达交给温玉成的信真的落到了林彪的手里,李必达随后被捕。晚年居住在南京的温玉成,对亲友们每忆及此事,总要感叹不已:“我对不起李必达秘书……”重见天日林彪接到这封信后,交由叶群去处理。1981年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审判时,项辉芳交代:“叶贼4月29日把我叫到京西宾馆一楼会议室时,黄、吴、叶、邱都在。我到后,叶贼即说,她收到一封信,是温玉成交来的。当时,反革命集团对我有三条指示:一、快把人找到;二、在党支部宣布李必达偷听电话、窃密、造谣、挑拨关系等罪名,但要绝对保密;三、搜查李的所有东西,凡是犯罪证据谁搜出来的谁签名,支部书记要签名(指我)。”项辉芳受叶群指使,向黄、吴、叶、李、邱写报告,给李必达罗列了盗窃机密、企图谋害总长、散布流言蜚语、行动诡秘等罪名后,李必达立即被逮捕。1969年4月30日,林彪集团派了一架专机,将李必达押送到广州。李必达被关进了广州军区监狱。黄永胜派军区政治部一个副主任审讯他,要李必达低头认罪。李必达不想出卖灵魂,更不能嫁祸于人,所以每次提审都据理力争,常常把主审官驳得无言以对。审了六次没有结果。5月下旬,项辉芳专程到广州了解对他的审查情况,并对看守人员说:“这个案件很重要,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案件,是首长亲自抓的。”于是,李必达的待遇一天天降低:开始还有四菜一汤,他不低头,变三菜一汤;再不低头,变成两菜一汤;最后索性没了菜,连汤也没有了,白开水煮面条。夏天不给蚊帐,冬天往被子上注水;三五分钟撞一下门,让他整夜睡不安稳。不让放风上厕所,看着他患肾结石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就是在这种死神随时都有可能降临的情况下,李必达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顽强的意志面对一切。“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李必达得以重见天日,从广州回到北京,被安排到总参谋部干部执行所,受到公安部长于桑和副总参谋长张才千的接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他的身体逐渐复元,组织上也作了书面结论。结论中写道:黄、吴、叶、李、邱对李必达同志的迫害是一件严重的反革命事件。他们给李必达同志捏造莫须有的罪名,并指使广州军区监狱对李必达同志进行人身摧残,企图将李置于死地。李必达同志在这场斗争中表现比较坚强,是一个捍卫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好同志。这份报告经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李德生、纪登奎等批示后,李必达被安排在总参军训部当参谋。事情还并没有完。1973年“批林批孔”时,江青把矛头暗指周恩来,一有机会就射出明枪暗箭。她在一份报告材料中写道:“李必达不是好人。”值得庆幸的是,总参谋部代总长张才千将军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军训部长金冶也了解李的为人,没有理睬江青的恶意指责,李必达才没有再遭厄运。再创辉煌1979年,李必达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回到北京后,申请转业,被安排到司法部办公厅当秘书。当组织想提拔他当办公厅副主任时,却被一纸说他有历史问题的告状信压了下来。司法部长刘复之一方面任命李当秘书处长,一方面要求解放军总政治部派人调查。总政保卫部书面材料向司法部证实:李必达同志在被关押和“审判”期间,表现得意志坚定,不畏强暴,一直没有屈服,始终认为自己没有错,而且继续揭发黄永胜等人的罪行,还劝说负责审讯他的人不要执迷不悟。在李必达同志坚不认“罪”的情况下,黄永胜曾指使丁盛等人强行“判决”,拟判处其有期徒刑20年,在判决书草稿中说李“顽固坚持反动立场,拒绝挽救,死不认罪,态度极端恶劣”,这也可以从反面印证李必达同志在狱中的表现。调查结果彻底击碎了种种流言。不到九个月,李必达就被任命为办公厅副主任,两年后,被任命为主任,以后又任律师司司长;1992年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先后任商标局常务副局长、公平交易局局长、企业注册局局长等职。1995年10月,李必达任公平交易局局长,集中力量抓打击走私和非法传销等工作,使一时甚器尘上的非法传销活动得到遏制。组编了《公平交易执法条例汇编》及《公平交易执法100个怎么办?》等文书,对基层工作起了指导作用。事实文革前,广州军区政委陶铸从全国各地要了140名大学毕业生想要安排到军区司、政、后机关,逐步实现机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化。李必达就是这140名大学生中的一个。但是一年后“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陶铸要来的这批大学生被分配到基层,李必达当上了连副指导员。正巧黄永胜的前任秘书于贯文在这个团当政委。黄永胜自己文化不高,但对能写会画的人很喜欢,李必达擅长诗书绘画,由于贯文推荐给了黄永胜。然而,李必达是一个对毛泽东有着那个时代的人都有的绝对的个人迷信,爱屋及乌,对江青也有着深深的个人迷信。竟连续写了两封信给毛泽东,“揭发”黄永胜和叶群等人在背后 “议论”江青。李必达将其中一封信交给了时任北京卫戍区司令的温玉成,但温玉成把信转交给了林彪。李必达后被关进了广州军区监狱。“九·一三”事件后,李必达得到“平反”。但奇怪的是,李必达现仍以反对林彪集团的“英雄”自居,但并不敢全部公开自己写的信的内容。道理很简单,因为黄永胜说江青的那些“坏话”,现在看来,都是事实。光荣退休2001年3月,李必达获准荣退,从此,他与自己酷爱的笔墨纸砚朝夕相伴了。2001年11月,李必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获得成功。2002年、2003年又先后在武汉、成都、上海、长沙等地举行人个书法艺术展,至今,李必达先后出版了十本书法艺术集。随着其书法声誉昌隆,在上海举办的书法艺术作品专场拍卖会上,曾出现数百人竞购的热烈场面,其作品被作为礼品赠送给30多位驻华使节,并被一些东南亚国家收藏。李必达的书法,古今并蓄,不拘一格,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真、草、篆及东巴文皆能。以行草见长,书家张思卿称赞他“诗词颂古今,笔墨壮山河”,启功评他的书法“在继承传统中有创新,在开拓创新中又不离法度”。2006年4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以《艺载道、品扬芬》为题,报导了著名书法家李必达。李必达在2011年10月18日广东广州参加首个跨媒体生活信息服务平台淘众福上线发布会上发言祝贺并赠送亲笔题

珍宝岛事件

  ——珍宝岛事件是指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发生的严重的边境武装冲突事件。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县境内。它同附近的卡脖子岛和七里沁岛都在中苏边境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中国一侧,历来主权属于中国。自60年代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两国边防军在珍宝岛地区不断发生摩擦,并不断升级。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70余人,装甲车两辆,卡车和指挥车各一辆,侵入珍宝岛,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多人;我国守岛巡逻队被迫自卫反击,激战一小时,打击了入侵者。3月4日后,苏联边防军和飞机再次入侵珍宝岛。3月15日,苏联出动步兵200余人,坦克20余辆,装甲车30余辆,在飞机掩护下,连续向我国守岛军民发起三次攻击;我国守岛指战员、民兵和群众紧密配合,艰苦奋战9小时,打退了苏军的进攻。3月17日,苏联出动步兵百余人,坦克3辆,又一次登岛疯狂向我国进攻;我国边防战士奋起自卫,以猛烈的炮火予以反击。中国外交部三次向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这一边境武装冲突事件,一度使中苏两国走到战争的边缘。随后,在新疆铁列克钦地区,中苏两国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此后,苏联军方一度制订了对中国实施核攻击的计划。中苏边境武装冲突,加重了中国共产党内关于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左”的估计。准备打大仗,全面备战成为4月召开的中共九大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1969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在首都机场,同从河内参加胡志明葬礼后回国途经北京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进行了坦率的谈话。10月20日,中苏边境谈判在北京举行后,中苏边境冲突开始和缓。  珍宝岛位于七里沁岛上游,距饶河镇45km,乘船约两小时行程,因岛屿形状酷似元宝而得名,南北长2000m,东西宽500m,距西岸200m,距俄岸300m,面积约0.74km2,岛上长年驻有中国官兵,修建有营房,珍宝岛大门,还有珍宝岛历史事件的见证:“英雄树”,是一处名传中外的战争遗址。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自六十年代初期后,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中苏边界开始多事。六十年代中期后,苏联不断对中国实施军事压力和威胁,在中苏边界上挑起事端,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2月,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各种边境事件达4180余起。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对于苏军的挑衅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了极大的克制忍让,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毫无收敛。  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接近珍宝岛后,列开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进逼,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的一个小组侧后穿插。入侵苏军不顾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向其发出的警告,突然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中国边防巡逻第二小组听到枪声后,在班长周登国的指挥下,给侧后的入侵苏军以沉重打击。随后,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发起反击,但遭到丛林中苏军的猛烈射击。中国边防战士于庆阳猛然跃起,向丛林苏军射击,吸引火力。苏军火力向他射击,击中他的头部,他倒下后不久,顽强地站起,端起冲锋枪继续向苏军冲击,直至英勇牺牲。副连长陈绍光指挥一个班迂回到丛林中苏军侧后,但一股苏军又从他的侧后冲来,两面机枪夹击他们。陈绍光一面指挥分队英勇还击,一面奋勇向苏军一个机枪火力点冲去。这时他身受重伤,仍然坚持移动到有利位置,打掉了这个火力点后,倒在了血泊中。经1个多小时激战,中国边防部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  3月15日凌晨,苏军边防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侵入。中国边防部队某部营长冷鹏飞奉命带领一个加强排登岛,与入侵苏军形成对峙。8时许,苏军发起攻击,冷营长沉着指挥,坚守有利地形,指挥部分兵力分割苏军,经一个小时激战,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9时46分,苏联边防军在炮火掩护下,出动6辆坦克5辆装甲车向珍宝岛接近,从南北两侧发起攻击,并以密集火力封锁江叉,拦阻中国边防部队登岛支援。坚守在2号阵地上的无坐力炮班长杨林,占领有利地形阻击苏军,待苏军坦克驶近到只有10余米远时,他接连投出5枚手雷,打乱苏军队形,使其一辆坦克闯入雷区被炸坏。杨林带两个炮班机动射击,他连续击中3辆装甲车,但他也不幸被苏军坦克炮火击中壮烈牺牲。  13时35分,苏军边防军纵深炮火猛烈袭击中国防御阵地,正面达10公里,纵深约7公里。炮击2小时后,苏军100余人在10辆坦克和14辆装甲车掩护下,发起第三次进攻。守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分割其步兵与装甲、坦克联系与苏军近战,减弱其火力。火箭筒手华玉杰越打越勇,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里,甩掉棉衣和绒衣,先后击毁击伤苏军4辆装甲车。经50多分种激战,胜利地粉碎了苏联边防军的第三次进攻。  这一天,苏军先后出动5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100多名步兵,运用直升飞机和纵深炮火掩护,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击退了苏联边防军的3次进攻,胜利地保卫了珍宝岛。  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敷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边防部队击坏滞留在江叉的一辆T-62型坦克。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被炸坏的苏军坦克被中国边防军缴获,成为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国边防部队在严寒条件下,面对苏军的先进坦克、装甲战车,毫不畏惧,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采取灵活的战术,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作战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保证了反击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黑龙江边防部队的英雄事迹,中央军委于7月30日发布命令,授予孙玉国、杜永春、华玉杰、周登国、冷鹏飞、孙征民、杨林、陈绍光、王庆荣、于庆阳等10名官兵以“战斗英雄”称号,给边防部队侦察连、一连和公安边防站等10个单位各记一等功一次。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高潮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之间的一系列武装军事对抗之一。几乎导致了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之间的战争。  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后,尤其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事件)并提出“有限主权论”,中国认为这是对一个国家主权极其严重的挑战,今天是捷克,明天就有可能是中国。  中苏决裂之后,从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该岛上的巡逻队流血冲突不断。  1968年底乌苏里江封冰后,珍宝岛成为中苏冲突的焦点,苏联边防军一再武装登岛,拦截上岛的中国边防巡逻队,殴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甚至还开枪挑衅。1969年初,中方决定自卫反击。3月2日,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面对上岛拦截中国边防巡逻队的苏军的武力干涉,已在珍宝岛中国一侧岸上隐蔽待命的中国精干小分队,奉命投入战斗。战斗进行了三十多分钟,双方各伤亡数十人,残余苏军退出了珍宝岛。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回忆说:“这次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确实是经过中央批准,早有准备的。”当时正准备开中共九大,大军区首长均已来到北京,因此,中央军委专门在京西宾馆开设了一个房间,架设了专线,由他负责直接与前线联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负责掌握国际方面的情报,随时向周恩来汇报,并由周恩来下最后决心。为了最初的战斗,我们准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从三个军抽调了三个侦察连,一个连二三百人,由有作战经验的参谋人员带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配备,打得干脆利落。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上的一个岛上(中国一方称之为珍宝岛,苏联称之为达曼斯基岛),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苏联伊曼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阵亡,苏军的一辆T-62型坦克被击坏并被中国边防部队拖回运往北京展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为:苏联方面亡58人,伤94人。中国方面公布的数字为:中国边防部队亡29人,伤62人,失踪1人。  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战斗之后中苏双方都在江岸集结大量军队。  中国于1969年5月24日发表声明:中苏边界问题演变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国方面的责任。但是,中国仍然准备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力。 苏联于1969年6月13日发表声明称:沙皇专制虽然崩溃了,但俄罗斯国家的边界不应该毁灭,沙皇从未同中国签订过任何不平等条约。  在边境冲突上,中苏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从东段扩大到西段。同年8月13日,中苏在西部边界铁列克提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出动直升机掩护坦克装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袭击在铁列克提地区巡逻的中国边防军巡逻分队。中国边防军几十人(一说38人,一说78人)被围全部阵亡。  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与周恩来等会晤。之后局势得到缓解。主要原因在于苏联认定中国有核反击能力,并且双方都愿意防止大规模军事冲突。  根据此次会谈时所达成的谅解,1969年10月20日,中苏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苏联向中苏边界增兵。中国开展“深挖洞、广积粮”的全国性战备运动。  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大批准《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2005年2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表决批准该协议。根据该协议,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  今天看来,珍宝岛事件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中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同时,它又为中美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契机。中国一贯的反美立场迅速发生了改变,而美国对此也作出积极回应,中美迅速开始接近和对话。对此,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甚至批评中国右倾,毛泽东不管那一套,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右倾机会主义,你能把我怎么样?”

珍宝岛战役发生在哪年

  中苏珍宝岛战役发生于1969年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开放分类: 军事、战争、战役、历史、军事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保卫了祖国的领土。  珍宝岛位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0.74平方公里,历来为中国领土,当地居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从事生产活动。20世纪以来,由于中国渔民张盖和臧盖年等几位老人,相继上岛建房、捕鱼和种菜,因此珍宝岛又被当地人先后称为“张盖岛”和“翁岛”。1928年,中国居民陈远进买下了张盖的房子,与其子陈锡山常住岛上。1937年日本侵入中国东北后,关东军强迫岛上居民撤离。1945年日本投降后,陈锡山等人又回到公司村一带居住,还经常登岛捕鱼和生产。中国边防军也一直在这一地区执行巡逻任务。1966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不派代表团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的关系随之中断,“苏联的党和国家的领导现在被修正主义篡夺了”的定性同时下发全党;与此相呼应,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并派二十万苏军进驻蒙古,在远东配备了可以进行核攻击的数百架轰炸机,从1964年10月15日到1969年3月15日以前,苏联方面挑起的边境事件竟达4189件之多,最终导致了珍宝岛事件的发生。1967年后,苏联边防军开始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巡逻队上岛巡逻,多次制造流血事件,打死打伤中国边防部队巡逻官兵多人,抓捕中国渔民。对于苏军的挑衅行径,中国边防部队严格执行中国政府、中央军委的指示,采取了极大的克制忍让,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严正抗议和警告置若罔闻,苏联边防军的挑衅行为毫无收敛。  1969年3月2日8时,中国边防部队派出巡逻分队登岛执行巡逻任务。苏军发现后,立即出动70多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军用卡车和1辆指挥车,从苏联境内分路向珍宝岛急进,接近珍宝岛后,列开战斗队形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进逼,并以一部兵力向中国边防巡逻分队的一个小组侧后穿插。入侵苏军不顾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向其发出的警告,突然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6人。中国边防巡逻分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中国边防巡逻第二小组听到枪声后,在班长周登国的指挥下,给侧后的入侵苏军以沉重打击。随后,中国边防巡逻分队发起反击,但遭到丛林中苏军的猛烈射击。中国边防战士于庆阳猛然跃起,向丛林苏军射击,吸引火力。苏军火力向他射击,击中他的头部,他倒下后不久,顽强地站起,端起冲锋枪继续向苏军冲击,直至英勇牺牲。副连长陈绍光指挥一个班迂回到丛林中苏军侧后,但一股苏军又从他的侧后冲来,两面机枪夹击他们。陈绍光一面指挥分队英勇还击,一面奋勇向苏军一个机枪火力点冲去。这时他身受重伤,仍然坚持移动到有利位置,打掉了这个火力点后,倒在了血泊中。经个多小时激战,中国边防部队击退了入侵珍宝岛的苏联边防军。  3月15日凌晨,苏军边防军60余人在6辆装甲车的掩护下,从珍宝岛北端侵入。中国边防部队某部营长冷鹏飞奉命带领一个加强排登岛,与入侵苏军形成对峙。8时许,苏军发起攻击,冷营长沉着指挥,坚守有利地形,指挥部分兵力分割苏军,经一个小时激战,打退了苏军的进攻。  9时46分,苏联边防军在炮火掩护下,出动6辆坦克5辆装甲车向珍宝岛接近,从南北两侧发起攻击,并以密集火力封锁江汊,拦阻中国边防部队登岛支援。坚守在2号阵地上的无坐力炮班长杨林,占领有利地形阻击苏军,待苏军坦克驶近到只有10余米远时,他接连投出5枚手雷,打乱苏军队形,使其一辆坦克闯入雷区被炸坏。杨林带两个炮班机动射击,他连续击中3辆装甲车,但他也不幸被苏军坦克炮火击中壮烈牺牲。  13时35分,苏军边防军纵深炮火猛烈袭击中国防御阵地,正面达10公里,纵深约7公里。炮击2小时后,苏军100余人在10辆坦克和14辆装甲车掩护下,发起第三次进攻。守岛的中国边防部队分割其步兵与装甲、坦克联系与苏军近战,减弱其火力。火箭筒手华玉杰越打越勇,在零下30多度冰天雪地里,甩掉棉衣和绒衣,先后击毁击伤苏军4辆装甲车。经50多分种激战,胜利地粉碎了苏联边防军的第三次进攻。这一天,苏军先后出动50余辆坦克、装甲车和100多名步兵,运用直升飞机和纵深炮火掩护,并炮击中国境内纵深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同入侵苏军共激战9个多小时,顶住了苏联边防军的6次炮火急袭,击退了苏联边防军的3次进攻,击毙了苏军边防部队总指挥列昂诺夫上校和杨辛中校。胜利地保卫了珍宝岛。  17日,苏联边防军又出动步兵70多人,向岛上敷设地雷,企图阻止中国边防部队登岛并拖回被中国边防部队击坏滞留在江汊的一辆T-62型坦克。中国边防部队以炮火将其击退,被炸坏的苏军坦克被中国边防军缴获,成为苏联侵略中国领土的铁证。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国边防部队在严寒条件下,面对苏军的先进坦克、装甲战车,毫不畏惧,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采取灵活的战术,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作战中,人民群众积极支前,保证了反击作战的胜利。为了表彰黑龙江边防部队的英雄事迹,中央军委于7月30日发布命令,授予孙玉国、杜永春、华玉杰、周登国、冷鹏飞、孙征民、杨林、陈绍光、王庆荣、于庆阳等10名官兵以“战斗英雄”称号,给边防部队侦察连、一连和公司边防站等10个单位各记一等功一次。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高潮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之间的一系列武装军事对抗之一。几乎导致了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之间的战争。  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后,尤其是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事件)并提出“有限主权论”,中国认为这是对一个国家主权极其严重的挑战,今天是捷克,明天就有可能是中国。  中苏决裂之后,从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该岛上的巡逻队流血冲突不断。  1968年底乌苏里江封冰后,珍宝岛成为中苏冲突的焦点,苏联边防军一再武装登岛,拦截上岛的中国边防巡逻队,殴伤中国边防巡逻人员,甚至还开枪挑衅。1969年初,中方决定自卫反击。3月2日,中苏在珍宝岛发生了第一次武装冲突。面对上岛拦截中国边防巡逻队的苏军的武力干涉,已在珍宝岛中国一侧岸上隐蔽待命的中国精干小分队,奉命投入战斗。战斗进行了三十多分钟,双方各伤亡数十人,残余苏军退出了珍宝岛。当时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回忆说:“这次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确实是经过中央批准,早有准备的。”当时正准备开中共九大,大军区首长均已来到北京,因此,中央军委专门在京西宾馆开设了一个房间,架设了专线,由他负责直接与前线联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负责掌握国际方面的情报,随时向周恩来汇报,并由周恩来下最后决心。为了最初的战斗,我们准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从三个军抽调了三个侦察连,一个连二三百人,由有作战经验的参谋人员带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配备,打得干脆利落。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上的一个岛上(中国一方称之为珍宝岛,苏联称之为达曼斯基岛),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苏联伊曼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上校阵亡,苏军的一辆T-62型坦克被击坏并被中国边防部队拖回运往北京展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为:苏联方面亡58人,伤94人。中国方面公布的数字为:中国边防部队亡29人,伤62人,失踪1人。  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战斗之后中苏双方都在江岸集结大量军队。  中国于1969年5月24日发表声明:中苏边界问题演变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国方面的责任。但是,中国仍然准备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力。 苏联于1969年6月13日发表声明称:沙皇专制虽然崩溃了,但俄罗斯国家的边界不应该毁灭,沙皇从未同中国签订过任何不平等条约。  在边境冲突上,中苏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从东段扩大到西段。同年8月13日,中苏在西部边界铁列克提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出动直升机掩护坦克装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袭击在铁列克提地区巡逻的中国边防军巡逻分队。中国边防军几十人(一说38人,一说78人)被围全部阵亡。  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主席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与周恩来等会晤。之后局势得到缓解。主要原因在于苏联认定中国有核反击能力,并且双方都愿意防止大规模军事冲突。  根据此次会谈时所达成的谅解,1969年10月20日,中苏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苏联向中苏边界增兵。中国开展“深挖洞、广积粮”的全国性战备运动。  2005年4月27日,全国人大批准《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2005年2月2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表决批准该协议。根据该协议,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  今天看来,珍宝岛事件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中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同时,它又为中美关系的恢复提供了契机。中国一贯的反美立场迅速发生了改变,而美国对此也作出积极回应,中美迅速开始接近和对话。对此,当时许多人很不理解,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甚至批评中国右倾,毛泽东不管那一套,还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右倾机会主义,你能把我怎么样?”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国当时没有力量与苏联单独对抗,必须拉上一个帮手,这样苏联就不敢打我们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