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程中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背后是被秦国降维打击

说起“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大家都学过,其中的主人公蔺相如也是因为这件事名垂千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完璧归赵”背后的故事,我敢保证你肯定不知道,如果我说错了,你可以来打我!

我们首先来看下历史背景:赵惠文王在位时,偶然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派使者去对赵王说,秦国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赵王召集百官商议此事:如果给玉璧,怕秦国耍赖不给城池;如果不给,又怕惹恼秦王,因此招来秦兵攻打。

观众朋友们,你们想想看不觉得奇怪吗?和氏璧是一块宝玉,但值得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吗?好比美国说要用纽约来换我们的兵马俑,你信吗?又好比有个人对你说,想用十五套房子换你的最新款iPhone 11,你肯定觉得这人疯了。那秦王是不是疯了呢?其实整件事里,最不重要的恰恰就是和氏璧!

当你感觉一件事奇怪的时候,往往这件事真的有隐情。比如,赵高指鹿为马,就是用奇怪的动作,试探出哪些人是死党,如果你还笑赵高是个傻瓜,那你在电视剧里都活不过两集。

那么,让我们分析下秦昭王为什么要换和氏璧?当时,秦国实力最强,赵国、楚国其次。大国最怕什么?最怕小国联合起来对付自己。看看现在正在全球挥舞大棒的特朗普,再看看我们搞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你就知道了。此时,秦国要攻打楚国,最怕赵国在后面偷袭。秦昭王就是要用“以城换璧”的怪事,去试探赵国的虚实。看看赵国敢不敢在背后搞事情。可悲的是,赵国君臣,谁也没看出秦王的真实目的。还在那商讨怎么“完璧归赵”虽然后来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但他们的底牌都漏出来了,由此,秦王更加确信之前的判断——赵王畏惧秦国,不敢在秦国收拾楚国时在背后动手。

这就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秦王和赵王根本就不是站在一个维度上思考问题。

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死两万人。虽然战争规模不大,主要还是为了威慑赵国。然后,秦王看火候差不多了,就约赵王参与渑池会盟,签订停火协议。再后来,秦军大举攻打楚国,等楚国彻底被打残,秦国再无后顾之忧,在长平之战中一举击溃赵国。

其实,赵国长平的大败从蔺相如出使秦国就埋下了种子。

学历史,不是背诵。就算把整本史记都背诵下来,又有什么用呢?遇事该迷茫还是迷茫。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让人变得人云亦云,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读史明智,就是培养思辨的能力。

下次,在工作中,如果遇到领导突然问你一些傻傻的问题,你应该知道怎么回答了吧。(喜欢小编的话就关注+转下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