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点语文问题?张震鬼故事的一篇

问一点语文问题

鲁讯——牛鲁讯先生曾说过:“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法拉第——烛物理学家万克尔·法拉第一生勤奋,对实用电学的三大分支都作了贡献,并在晚年写成《电学的实验研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科学遗产。他希望自己:“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居里夫人——蝉“镭的母亲”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她很赞赏蚕的精神:“那些蚕细心地工作着,不懈不怠,令我大受感动;我看着它们,觉得我跟它们是异物同类……”诺贝尔的永恒奉献诺贝尔是安全炸药和无烟火药的发明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制炸药上。研制成功后,赢得了大量专利权,积累了许多财富。1896年,诺贝尔逝世前决定把3300万克朗作为基金,用每年的利息,他奖给世界上杰出人物,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在遗嘱中说:“这奖金不论国籍、人种和语言,只发给确实对人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的人。”诺贝尔为科学奉献了一生,诺贝尔奖则永远地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达尔文心系造福事人类达尔亠的后半生体弱多病,仍然坚持实验和著书。他曾说:“对于科学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病逝。他在自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曾不断地追随科学,并且把我的一生,献给了科学,我相信我这样倚靠 是正确的,所以不会感到悔恨,但使我感到遗憾的是:我没有使人类得到直接的好处。”这些话充分表现了达尔文造福人类的伟大抱负。把一生献给科学镭的发明者、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居里夫人一生忠于科学,厌恶金钱和荣誉,她把所得的奖金绝大部分用于科学实验及赠送给贫穷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结果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而不接受当时可谋取巨富的专利权。在社会授予她的荣誉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话:“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该注意人。”居里夫人长期接触镭,健康受到严重的损害,两手被镭射线烧得伤痕累累,并得了臻命的血液病。众劝她休息治疗,她谢绝了,她说:“我的生活是离不开实验室的。”在晚年10多年里,她带病写出30种科学报告,好几种高深的科学理论书籍,每天仍然工作14小时,直到1934年闭上了她那双智慧的眼睛两弹元勋——邓稼先18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祖国张开温暖的双臂迎接这位“娃娃博士”,邓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欢乐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历史风云变幻,祖国面临核大国的威胁。邓稼先毅然接受开拓祖国核事业重任,离别妻儿,隐姓埋名,走向大戈壁。从此,他从物理学界的讲台上消失了。20多个春秋过后,头发里夹着大戈壁沙粒的邓稼先回来了,“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邓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现在普通人的中间。此时,他的妻子已年过花甲,而癌魔却早注入他的肌体,他光辉的生命已燃烧到了尽头。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而无憾!”从陶朱公到李嘉诚古代的陶朱公,在19年间数致千金,但每次,他都把它们“分散与贫交疏昆弟”,他曾用钱资助过勾践,也资助过田成子,现在,他把它分散给那些需要资助的人,对他来说,赚钱不是最终目的,他只想利用赚来的钱有所作为。现代的李嘉诚,大巨富之后,时刻关注着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从不吝啬解囊。1980年起,他又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汕头大学的创办中,不惜花费5.7亿港元的巨资,要为潮汕地区兴建第一座学府,并立志要把它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知名的高等学府。为此,他亲力亲为,殚精竭虑,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后来的师资配备,无不一一过问。他曾说:“汕大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甚于其它一切事业。”对于曾经因贫困而不得不中断学业并走上经商之道的李嘉诚来说,汕大的创立,不啻是圆了他当日求学的一个梦。而当他积毕生的心血以报效桑梓,当他智慧地运用他的成功之果服务于华夏的子孙后代的时候,众不难从这一系列的壮举中窥析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意义。无私捐赠徐悲鸿逝世前捐赠毕生珍藏的文物。郑振铎捐赠毕生珍藏的7万多册善本典籍。巴金色捐款数万元并献出他珍藏的现代文学史料充实现代文学馆。范曾将在日本举行书画展览所得的120万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国家,作为建设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大楼之用。纺织女士杜芸芸,将本该归她所有的10多万遗产交给国家,支援建设。上述捐赠,表现了他们“富贵于我如浮云”,一心为国为人民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德。茅盾为文学捐稿费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日常生活简朴,他把稿费省下来,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解放前他曾以稿费支援过贫病交加的进步作家。1957年,桐乡县创办《桐乡文艺》,因缺少经费,他立刻捐款300元;1958年,故乡创办一所民办中学,他闻讯后资助500元。……1981年3月,茅盾的病情恶化,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即让孩子笔录口述遗书二则。其中一则写道:“为了繁衍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胡耀邦同志在致茅盾同志悼词中称赞: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笔为人民服务。叶圣陶三易遗嘱叶圣陶老人的遗嘱,全文不过130字,然而却写了三次。第一次写于老人重病之时的1979年12月11日,老人嘱咐家人丧事从俭,只“在《人民日报》自费登个广告,告别相识的人,说我跟他们永别了”。第二次是1980年12月21日,老人补写遗嘱,写道:“非但不要开追悼会,别的什么会他不要开。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为我开无论什么会都是不适宜的。”第三次是在1984年2月12日,老人再次补写遗嘱,表示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北京医院按照老人的遗愿将老人的遗体作了解剖)。短短遗嘱,数年而成,两次增补,发人深思。邓拓万金救古画1961年的一天,邓拓在荣宝斋看到一幅潇湘竹石图卷,画末题有“轼为莘老作”五字。这幅画是一位四川老人的祖传珍宝,说出自苏东坡的手笔。可经有关专家鉴定,认为不是东坡的真迹,因此,国家收藏部门没有收藏。为了不使国家文物流失,邓拓同志把自己若干幅藏画卖给店里,凑足上万元,把那幅古画买了下来。他从故宫藏画的记录中,查出了这幅画的有关记载,逐字逐句与画面核对,经过半年的精心研究,他终于作出结论:潇湘竹石图确实是苏东坡的真迹,而不是伪作。一幅将近千年的珍贵作品,辗转流传,终于被邓拓抢救保存下来。1964年,邓拓将个人所收藏的最好古画154件无偿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包括他花万元巨资收购、积半年辛劳鉴定的这幅古画。举债创办“育才小学”张震1964年出生在定远。定远是陕甘宁蒙交界处一个贫瘠的县城,百姓一年收入三四百元。张震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后,学习英语,是校报记者,多次在写作比赛中获奖。快毕业时,他舍弃了成功率很大的考研和记者生涯,带着妻子韩雅婷回到家乡,举债办起了一所小学。1992年8月,他们把自家的房子拆了,借钱买砖木,盖起最初的四间教室,名曰“育才小学”。学生来自田野,来自其它学校赶出来的差生。学费减免,其它费用低于国家标准,开设英语。几年下来,学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绩,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可张震他们欠债已达11万元。猫耳洞精神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越边界的一场战争中,我军战士为坚守阵地,修挖了防炮洞,他们形象地称之为“猫耳洞”。地处热带山林丛林地区的“猫儿洞”,外边爆炸着敌人打来的炮弹,里边是摄氏三四十度的闷气,雨天满洞是水,日夜蚊子横飞。战士们觜干唇裂,衣衫浸透了汗水,身上被蚊子咬起一个个大包。在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为维护祖国的尊严,保卫人民的利益,艰苦备尝,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英勇顽强地夺取了战斗的胜利。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向全国人民奉献了可歌可泣的“猫耳洞精神”——“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比鲜血更宝贵1997年10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张金泉、宋安琳夫妻双双荣获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的金杯。张金泉是北京地铁总公司的一名普通干部,到1997年10月止,他共计无偿献19次、3800毫升,义务献血15次、3000毫升。宋字安琳是北京拖拉机公司医务室大夫,目前她已无偿献血26次、5200毫升,义务献血13次、2600毫升。说起丈夫何以“落后”,宋安琳解释道:“那是1990年12月16日深夜,他在回家途中被劫匪打伤了头部,做了两次开颅手术,植入一块有机玻璃,过了一段时间才彻底痊愈。”夫妻每次献完血后,好好地休息一下午,第二天什么事也没有,照常上班。无偿献血,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张震鬼故事的一篇

彬彬故事系列《乡村往事之回忆》 今天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乡村往事之回忆” 我叫刘柱今年十岁,我和奶奶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爸爸在外地打工,从我生下来就没见过妈妈。每一次我问奶奶我妈妈呢?奶奶她总是默默的流着眼泪,看着奶奶这个伤心,我也就再也没有问过她。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条河,河水非常清澈,但是奶奶经常告诉我说:“在下午的时候,千万不要到那条河里玩,也不要碰那河里的水。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都会答应奶奶说:“哦,我知道了。”这已经习惯了。不管我如何问奶奶,她就是默默的哭着,看着她伤心的掉着眼泪我就再也没有忍心去问她。 又一个烈日炎炎的一天,天空中的太阳刺目火红,好像要把整个世界都要溶化。 这一天中午我吃过午饭,我和小刚、小明,正在研究去哪玩? 小刚突然说:“我们去游泳吧!我说:“不好吧,奶奶不让啊。”小刚说:“胆小鬼怕什么,河水这么浅能有什么事,我们走吧!” 我还没有说完,小刚和小明就推着我走出了家门。2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离家很远河水的尽头。 河水里非常清澈,干净的水流就像是水晶般的透明,连在石子间里穿梭游动的小鱼,都能看的见。河水不深,干净清凉的河水,让走了老半天路,热的要死的我们,想马上的让冰凉的河水来消消身上的暑气。 小刚和小明说:“下水吧!”我说:“你们玩吧,我等你们。”话还没说完他们两个就迅速的脱掉了衣服,一头扎进了水里。 于是我便找了一块可以坐的石头上坐了下来,我看着他俩在河里打闹,我也想马上下去,可是想了想奶奶的话,我就没有。 我看了一眼带在手上的表,已经1:20分了,就再我看手表的一刹那,本在河里玩耍的小刚和小明不见了。 河水非常平静,我向河边走了两步, 突然一双手搭在了我的双肩上, 我迅速的转过了头,我看见一个没有头的身体在掐着我的脖子。 我害怕的说:“放……手啊,不要……”正在我几乎快要绝望的时候,我看见小刚从远处的草丛中走了出来,这个没有头的身体原来是小明。我坐在了地上喘着气粗气,总算松了口气,并生气的骂到:“你们知不知道人吓人会吓死人的,你们居然吓我。” 小刚笑着说:“别生气了,刚才看见你在河边睡着了,所以,我和小明商量吓吓你,他说你胆子大嘛!” 小明笑着说:“哈哈,走吧,胆小鬼,都已经4点了,回家了。” 我几乎有些不相信的问:“什么4点了。我睡着了吗?”我们边走边说着,我走在了前面,我不管怎么问都是没有回答我,我转过身看了看,他们又不见了。我生气的喊着:“没完没了,好你们藏吧,我自己走。” 我边说边生气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不知过了多久,我回到了家,奶奶看出我生气的样子并问我“怎么了?” 我说:“没什么,该死了小刚小明他们吓我,把我一个人扔在了河边。 就在这个时候,奶奶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两只手抓着我的胳膊问:”我你动没动那条河里的水。我说:“没有啊” 奶奶说:“ 那我就放心了。” 我问:“怎么了?” 奶奶说着:“他们没有吓你,你以后在也见不到他们了,你妈妈和你爷爷就是消失在那条河里的,你现在该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你去那条和里玩了吧!” 我说:“原来如此,那妈妈和爷爷呢?” 奶奶叹气的说:“我们家刚搬到这里的时候,你妈妈刚生下你没几天,你妈妈和你爷爷去对面河岸摘菜的时候。你爷爷不小心掉在了河里,你妈妈去扶你爷爷的时候,不幸也掉在了河里,河水很浅,他们就怪异的消失了。 我回到屋里看见你妈妈,坐在你身边前看着你,我问她你你爷爷呢?他指了指门后,我向门后看了看,只看见地上有一滩水,当我我在看你妈妈的时候,你妈妈也不见了,在她坐过的地方也有一滩水,从那以后在也没见过你妈妈和你爷爷。” 奶奶又下了眼泪。 我说:“奶奶不要哭了,我以后听你话。”奶奶说到:“好孩子!” 这天晚上我想着今天这些怪事,想着想着我就睡着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就在我睡的正香。我仿佛看见了小刚和小明,妈妈和爷爷,我仔细一看,不…………那不是,他们脸色发青,腐烂的眼睛里还不断的向外拱着白色的虫子。 我惊讶的问:“你们……不是消失了吗。” 这时一声凄惨的声音喊着我的名字:“ 来啊柱子,…来啊柱子…我们好冷…来陪我们啊,我们冷,…我们冷,来陪我吧!” 他们从河里向我爬了过来,双手向我的脖子掐来,“来陪我们吧,就是你害死我们的,掐死你。”… 我猛然的醒了,坐了起来,喘着粗气, 就在这个时候一双手拍在我的肩膀,我猛然间得转过了头,我说:“原来是奶奶啊,奶奶你怎么在我房间?” 奶奶说:“我刚才上厕所听见你在说什么不要来,不是我的,我以为你怎么了,我就过来看看你。” 我说:“做噩梦了没事,你去休息吧!”我看了看挂在墙上表,已经1点多了。 我躺在床上,想着刚才的梦,透过月光我看着窗外晃动的树枝如群魔乱舞般,心情非常复杂。“你在看什么”?,一个惨叫般声音打断我的沉思,我赶紧起身左右看了看我的房间里, 什么也没有,我下了床,向厕所走去。冷风嗖嗖的吹着,冷风吹进脖子里面, 就像是有一个人正往你脖子里面吹着气。 方便完回到房间里,准备上床睡觉,掀开被子,啊~有一个没有脸的人躺在被窝里,样子十分恐怖,. 它一点点的起身,向我爬了过来,它满身是血,像是被高度硫酸浸泡过的身体一样,全身的衣服被血水侵蚀 ,身体慢慢的腐烂,臭味令我窒息,最后成为一滩浓血水。 眼前的一目我顿时惊呆了,叫不出来,我的身体根本没有办法移动, 尿液顺着裤腿流了下来,瘫痪似的坐在了地上,我想爬到奶奶的屋子里,平日里我的房间和奶奶房间不到3 米的距离,我感觉眼前的房间里变的好遥远好漫长,一点点的移动。正当我费力的爬着,一个不知道是什么 样子的东西,爬在了我的身上,我转过脸看见了,那是一张流着黄颜色液体的脸, 我的脸和它的脸几乎快要贴在一起了,我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我感觉有哭声,像是绝望的哭声,却更像是失去亲人般地痛哭?我不知道我是怎么,难到是我死了,不可能,我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心脏跳动的频率。慢慢的我睁开眼,我看见,爸爸还有一些亲戚跪在了一张照片前面痛哭着,我把视线转移到照片上。 那是奶奶,我绝望般的坐了起来,我感觉到,我的双腿根本没有任何感觉,有一个陌生的女人扶住了我并说道:“五福啊,快来啊,你儿子醒了。” 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你奶奶走了。” 我问爸爸怎么了,他说:“我也是昨天回来的,你村长大伯告诉我,说你和奶奶死了。” 我说:“我想在看看在奶奶”,爸爸背我来到了奶奶的遗体前。那是什么奶奶的遗体几乎是干尸般一样,像是死了好多年的尸体。 爸爸处理完奶奶的后事,把我也带进了成里。那个陌生的女人是爸爸的新老婆,很有钱, 家里的房子很大,这几天走路不方便,我非常累躺在新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爸爸坐在我的床边,看着我醒了说到:“儿子,以后爸爸会照顾你一辈子的,能不能走路都没有关系,你高兴就好。”我回了一声“噢” 我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意思,可能这辈子也就只能在轮上度过了。 一转眼已经70年了。我孙子明轩问我:“爷爷,“那后来呢” 我打断了孙子的问话,我说:“回家吧”明轩不情愿的说:“哦,知道了。”并推着轮椅上的我回家了。 晚上,明轩又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我说:“轩啊”!“你回房睡觉吧,爷爷累了”。 明轩不高兴的走了。 我躺在床上睡着了,梦里梦见我又回到了少年时代,爷爷,奶奶,小刚,小明,爸爸,还有妈妈,正在看着我微笑,他们是那么慈祥的坐在饭桌上,对我说,“柱啊,快来吃饭,就差你了。” 我高兴的跟他们一起吃着饭,像又回到了一前一样。…… 彬:“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解之迷,记住,你可以不相信灵异,但是不可以不敬.”

粟裕的资料谁有

  粟裕(1907-1984) 中国现代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革命家。湖南会同人,初名粟多珍、粟志裕。粟裕大将生前一直认为自己是汉族,但据共和国后来考证粟裕是侗族 。  简历  1918年,由家乡的私塾转入县城的“洋学堂”上学,开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进入常德二师附小学习。1925年春,考上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常德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赣南三整中任连党代表。1928年1月,参加湖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在井冈山时,工作多次调整,时而任连党代表,时而任连长,都是为加强政治工作的需要。  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粉碎了敌人四次大规模的“围剿”战争,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奋勇向前,多次受伤,左臂中弹成残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23日老七溪岭战斗中,粟裕趁敌人午后疲惫松懈之时发起攻击,突破敌军防线。留下6人坚守山顶,仅带3人追击逃敌,俘虏一百多敌人。战后,粟裕得到朱德“青年战术家”的美誉。  1934年7月,粟裕率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赴闽浙赣根据地,成立红十军团,任参谋长。后又赴皖浙赣边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由于敌人重兵围攻、堵截,红十军团损失惨重。1935年1月,组建红军挺进师,他任师长。同年10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临时省军区相继成立,粟裕任省委组织部长兼军区司令员,开创了浙南革命根据地。打退敌人多次“围剿”,坚持3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挺进江南敌后。1938年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敌人,击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枪支20余支,这次战役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开辟了江南抗战的新局面。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7000多人,挺进苏北。9月,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粟裕任副总指挥。10月4日,黄桥战役打响,虽敌众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智慧排兵布阵,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突然袭击的战法,在运动中歼敌,以极少的兵力取得辉煌战绩。歼敌1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需物资、枪支弹药。黄桥决战的胜利完成了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2年3月,兼苏中区党委书记,重视建设地方武装。1943年3月,在他指挥的车桥战役中,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摧毁敌碉堡50座。在全国率先进入战略反攻态势。1945年2月,率一师主力渡江南下,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浙西三次反顽战役,歼敌13000人。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中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10月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负责战役指挥。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先后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功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人。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现在一般的军史研究者都认为淮海战役的实质进程是由粟裕推动的。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  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他起身时,拉上了朱德,又迈过许多人,拉过粟裕,三人和贺龙一起上前为纪念碑铲下土。一代军神刘伯承也曾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在总参工作期间,参与朝鲜战争指导, 提出很多重要建议.提出完整的军队建设计划,实现新中国第一代国防体系建设.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倡学习军事辩证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是军事科学研究实践的一位开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领导下,分管铁道、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造船统筹。  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他逝世后,中共中央在讣告中说他“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样的评价在开国将帅中是绝无仅有的。  著作  著有《粟裕战争回忆录》、《战时参谋工作》、《粟裕军事文集》等。他戎马一生,身经数百战,屡立战功,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思想与高超的指挥才能。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为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评价  他智如张良(直谏与国民党军决战于长江以北)  才如韩信(孟良崮之战,取上将首级于百万军中)  义如关羽,两辞司令,一让元帅,死后与先死的官兵同葬.(粟裕墓在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南郊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园区内)  “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主席当家家家旺 粟司令打仗仗仗胜”---苏中民谣.  “一心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过长江,五人总前委之一,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将之首。”  文化大革命  粟裕没有被打倒,是因为毛泽东的一句话,也因为周恩来保他、用他……要说清楚粟裕在“文化大革命”中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就有必要说一说他为什么没有在运动中被打倒。  1958年军队发生了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粟裕被莫须有的罪名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此后,他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这实际上是个闲职,也就是没有了在军事第一线的工作的权力。到了“文革”中,在有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只“死老虎”了,斗争的锋芒主要不是针对他了。这时候有人想到了他。  那天他突然接到电话,说周恩来找他谈话,他心里惴惴不安。总理见到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你一时还是打不倒的。”  周恩来要他到国防工办去当军管小组组长,支撑当时已是很困难的国防工业。接着他又担任了国务院业务组的成员。也正是最高统帅的话,才有了他在“文革”中忍辱负重的特殊经历。  但是,林彪、江青的黑名单上,却列上了粟裕的名字。在军事科学院,有造反派扯起了“打倒叶(剑英)粟(裕)王(树声)”的旗帜。在京西宾馆,有人成立了他的专案组,开始查他的所谓“特嫌”的问题……到了1967年,“中央文革”大反所谓“二月逆流”,有人在国防工办也喊出了打倒粟裕的口号,贴出了打倒粟裕的大标语,说他是“二月逆流”的成员。  这个时候,周恩来出面了。第二天在国防工办的造反派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手里举着毛主席语录,厉声质问:“谁说粟裕是二月逆流的成员,你站出来!”“谁说的,你站出来!”“谁说的,你站出来!”  周恩来连说三遍,没有人敢站出来。粟裕这才没有被打倒。那个时候,国防工业系统的两派斗争是很激烈的。“中央文革”支持一派,林彪一伙又支持另一派。两派打得不可开交,经常弄得粟裕吃不好饭,睡不成觉。虽说毛泽东说过话,周恩来又力保他,但粟裕也没有能在国防工办待多长时间。  林彪也不能容他在国防工办,很快就让他的亲信把权力夺了过去。这时,周恩来又找到粟裕,说:“你现在回不了部队,就继续留在国务院业务组吧,我这里很需要人。”  粟裕看看总理消瘦的身体,说:“总理呀,我努力学着做吧。但请总理替我向主席报告,一旦打起仗来,我还是要上前线。”  总理当然理解一个大将的心情,点头答应了。粟裕一方面在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同时又两度担任中央军委常委……战争年代,粟裕就是以审时度势、深思熟虑著称的。到了“文化大革命“,他更加谨言慎行。每说一句话都是经过反复思考的。这并非是他胆小怕事了,相反,这正是他的一种斗争艺术。  主要战斗  黄桥战役粟裕7千——1.5万余人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粟裕3万余人——12万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粟裕不详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粟裕不详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粟裕不详——约45万人歼敌32680人  豫东战役粟裕不详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谭震林60万——80万歼敌555570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