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太高任愈妒,过洁世同嫌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是《红楼梦》中对妙玉的描写,也是对其一生的总结。其中许多诗句更可作为为人处世的“醒世恒言”。
这就是一例。全诗是: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在诗中,作者对气质、才貌具佳的主人公做出了总结。感叹其因为“太高”、“过洁”而招致祸端。不管是真有才也好、假风雅也罢,似乎越来越多的人都以“世同嫌”为荣,为人处事处处表现与他人不同之处.
妙玉是个出众的才女,诗书琴棋样样皆通。“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
回,湘云和黛玉赏月作诗,都要恭而敬之地向妙玉请教。黛玉还称妙玉是
“诗仙”,要知道黛玉是不轻易恭维哪一位的。她爱洁成癖,刘姥姥站过
的地方她要用水冲刷,还不许送水的小肠跨进庵门一步,似乎有些不近人
情了。可是从她的出身、境遇考虑,这种性格就可以理解了。但从曲子行文看,还是作泛称来理解为好。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小尼姑,自然是那些统绔子弟艳羡的对象。

太高任愈妒,过洁世同嫌

如果,一个人可以孤僻到毫无言谈者,那一定是妙玉;如果,一个人可以嗜洁到举世皆嫌,那一定是妙玉;如果,一个人可以精致到以梅花雪煮茶,那也一定是妙玉
真若佳人如花,妙玉应该是生长在孤清悬崖深谷里的一株幽兰了。伴着清冷的下弦月,自开自谢。
“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荣国府,在她的眼中不过是富贵而已。万人不敢说的话,她说了;在老太太偕游栊翠庵后,她仅仅是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且要打水洗地。万人不敢做的事,她做了。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逃不过既定的宿命。妙玉亦然。但,妙玉,所带来不是怜惜,哀婉,不是甜美,不是轻叹。只有一抹淡得感觉不出哀伤与否的惋惜,轻轻的划痛心田—— “太高任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楼玉阁春色阑”……
她的人生就如同一首悲情的歌谣,只是,这首歌谣少有让人怜爱的感伤!

“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什么意思

意思是太过高洁容易被世人所嫉妒和嫌弃。

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原文:

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

译文:

荣誉太过高大容易被人嫉妒,过于洁癖容易被世上的人所嫌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