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被罚600个亿怎么回事?马云花8000亿养大的“独角兽”,让人民日报赞不绝口,到底发生了什么

支付宝被罚600个亿怎么回事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实际被罚金额是18万元,而不是600亿元,而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因为违反相关规定也才被处罚182.28亿元。支付宝之所以被罚是因为阿里巴巴集团违反了《反垄断法》里的相关规定,在加上支付宝泄露客户的资料,所以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的垄断行为开展反垄断调查然后做出的处罚。反垄断法第四十七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法律责任】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拓展资料】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创立的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多项业务,另外也从关联公司的业务和服务中取得经营商业生态系统上的支援。业务和关联公司的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1688、阿里妈妈、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创造了史上最大IPO记录,股票代码“BABA”,创始人为马云。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港股上市,总市值超4万亿,登顶港股成为港股“新股王”。
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马云花8000亿养大的“独角兽”,让人民日报赞不绝口,到底发生了什么

众所周知,近一两年的阿里可不好过,强行想将蚂蚁金服上市,因垄断被罚一百八十二亿。再到因社区团购被点名批评,阿里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之上。而网上把阿里的这些罪行似乎全部转移到了马云身上。曾经身处云端的杰克马也在极短的时间变成了过街老鼠一般的存在,这也让让马云彻底的跌落神坛。

不过经历了那么大的风波,阿里近期也不断的传来好消息,阿里云首次超越了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国际公司,拿下了四项第一。这次的评价非常全面,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测评。

包括最主要的四大件,计算存储网络,还有安全。而在这次测比中,阿里云在核心的四大件中全部斩获第一。这是中国云首次超越那些国际厂商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我们国家对云计算业务是是极为重视的,可以说马云在科技方面也是投入了不少心血的。

二零一五年全球排序竞赛中,阿里云连破四项世界纪录。近六个季度阿里云一直保持三位数增长,领跑全球。此时所有人都应该骄傲,因为世界云计算阵营中不再是美国读的。可以说没有阿里云飞天就没有极限的双十一,没有狂欢的双十二。

如今他不仅为中国百分之三十五的网站保驾护航,更是为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创业企业、政府机构提供服务,成为一支真正走出国门的中国自主技术力量。今天,当华为与苹果的差距再次缩小,当阿里云再次用惊人的速度领跑全球。我们必须承认,美国开始颤抖了。阿里云的王坚博士说要干掉i b m,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一点点变成现实。中国的企业正在醒来,他们不再甘愿扮演跟随者,而是要成为世界的领跑者,成为世界创新的先驱。

阿里被罚182亿,有哪些后续影响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如何看待阿里被罚?

这次处罚主要是针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二选一」,也就是禁止限定商家只跟本平台合作。那么,为什么二选一是有害的呢?本质原因,还是因为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市场经济运行效率。阿里巴巴不仅是一个企业,更加是一个电商平台,也就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使相互依赖的多边主体在特定载体提供的规则和撮合下交互,以此共同创造价值的商业组织形态。平台不仅是市场中参与竞争的主体,更加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市场本身。如果市场本身都不再包容,只允许自己认可的主体参与竞争,那么消费者的选择将受到严重的剥夺。 

有哪些后续影响?

阿里被罚不是坏事儿,这也就意味着之前被阿里逼着二选一的供应商会好过一些,而且互联网公司生态也会更好点。毕竟另一个小马估计正在瑟瑟发抖...然后虽然阿里今天能达到这种地位,不光归功于马云,也归功于中国,中国高速发展才会给这些互联网公司赋能,而非互联网公司单方面带动中国发展。 

未来阿里巴巴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对于阿里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假设我们不区分阿里和已经分割的蚂蚁金服,普通小额贷款仍然能够提供巨大的盈利空间,但收益率远不及规范之前的联合贷款模式,甚至相差十几倍,蚂蚁造富运动暂时中止,但并不是结束,预期未来还会继续筹备,只是缺少超额收益率支撑的情况下,市场价值会大打折扣,但问题是资本赚多少是多呢。 企业是要盈利的,盈利就要反薅羊毛,不盈利长期市值就会暴雷,以及是否违反不正当竞争或许只有真的出事了才会体现出来,墙倒众人推,流量终归是要变现的,变现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都不好说。至于大数据杀熟,是行业通病,只要还没有相关法规真的落实,不允许大数据杀熟在没有判断标准和执行力度之前更像是一句空话,利益面前大概率还是会继续做下去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