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贷款现象层出不穷,为何校园贷会盯上大学生?校园贷是如何“套牢”大学生的

大学生贷款现象层出不穷,为何校园贷会盯上大学生

校园贷款之所以盯上大学生们,是因为他们知道大学生们是一个花销大,可是自己有没有什么收入的一群人,而且很多大学生是一群控制力很低的人,面对这类人,校园贷款就为此伸出魔手;而其中最受伤害的就是女大学生,她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后她们毁坏了自己一生,有的甚至在贷款的逼迫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大学生们尤其是才入校园,这个时候大家刚经历完高考,终于摆脱了父母约束,就开始肆意妄为、想干嘛就干嘛,做什么事情没有刻度,尤其是在花钱方面,更是没有一点节制,尤其是这个时候他们不需要担心没有钱用,因为父母在家里挣钱,没有钱了可以找父母要;,可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一旦父母对他们金钱进行管理,他们断了金钱来路,就这样各种贷款开始出动,尤其是校园贷款,这类贷款最受带学生们的“喜爱”,因为这种贷款门槛低,就容易越借越多,但是一旦越借越多,就是一大笔钱。对于当代大学生们绝大部分生活都是奢靡,,有一些喜欢攀比的大学生就容易为了买那些名牌,甚至是A货,可是就算是A货也并不便宜,极有可能是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甚至说是超过了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而如果告诉父母,父母也不一定会同意还会痛骂一顿,这个时候他们想到贷款;就这样他们一步步深陷贷款当中;其实只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消费;并且自觉抵制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抵制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这些行为,都可以杜绝这些行为发生;而作为家长也需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经济情况。

校园贷是如何“套牢”大学生的

招学生干部“地推” 最快3分钟审核 推分期购物节 实际年利率超20%

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14年起,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们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借来的钱学生们会怎么花掉?千差万别的贷款平台审核是否有疏漏?号称“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账”,真如商家所说的如此无门槛“低息”?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象

个别校园贷平台申请人已超75万

申请者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学生,平时比较迷电子产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电商平台、两家大学生网络贷款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25000元,临近毕业,方明“血拼”了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后,他沦为“月光族”。“每月需要还款1370元,学校发的生活补贴1500元,基本上只够还分期,都快毕业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适,找点兼职做呗。”方明自嘲说,“再买必须要剁手!”

随机采访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像是某个时候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北青报记者搜索名校贷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5万人,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滚动出现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费意愿强,这些都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上这块高校市场“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学生谭伟(化名)也是“校园网贷”的常客,但与方明“电子产品达人”不同,“我找平台贷款,主要是为创业的资金周转。一般男生都借钱来买数字产品、女生更喜欢买化妆品和旅游。我们创业花的钱不是万把几千的,找银行借肯定不可能,这些平台都应急用,我一次性借过1.9万,还好,我们合伙人不太愁资金,这点钱小意思。”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经北青报记者梳理,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调查

对于愈发失控的校园贷款平台是如何运作并一步步套牢大学生的,北青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学生干部地推

拉同学装机月入5000元

这些遍地开花的校园贷款又是如何推广的呢?

“我的同学就是我的客户。”北京某大学就读的学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学院学生会干部,去年他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借贷宝的校园代理,加入“二维码”推销大军,“大致在去年下学期,公司为提升APP‘装机量’举行校园地推,那段也是搞这种兼职最挣钱的时候。”

王安说,该公司要求用户下载APP后,还需填入姓名、手机、身份证号,如用户选择绑定银行卡的话每单可提成40元,如不绑卡而选择留下照片的话,每单提成30元。“这些收入是可以日结的,我身边有同学最高一天挣了5000元。为了多挣钱,我们还去宿舍‘刷楼’,拉同学和朋友绑定,鼓动大家贷款,做成一笔借贷单子的提成,是装机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

不用视频网签

部分网贷只需学生证即可办理

据媒体此前报道,河南大学生曾编造借口获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学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并顺利从多个平台上获得贷款。其中被负债最多的,达到了11万元。死者室友表示,网络上和他有关的不少借款,其签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后都被成功受理。时至今日,校园网络平台上“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等博人眼球的广告仍是铺天盖地。

某校园贷款平台的技术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过,这平台审核风控不严。据我了解,有些技术不过关、实力不强的公司,不需要视频网签,也没有人脸识别技术,这很容易导致审核问题,客户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报记者尝试用另一款校园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贷款资质填写时,除了线上填写包括个人学籍、家庭、朋友联系电话、上传身份证和学生证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无需线下跟本人面对面或视频审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为了拉客户,也会主动放水。”该技术人员补充道,“去年市场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公司一个月的放贷量就破了二三十亿。”鱼龙混杂的同业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降低申请门槛要求,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以至于学生个人信息被冒用。

采访过程中也有贷款平台主要依靠线上途径完成授信,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途径确认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现过平台审核人员与借款人勾结,冒用他人信息骗取贷款。“纯线上的业务不是特别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会强调严格审核,劝大家量力而行,少贷些。这既对客户负责,也是对公司负责。”一位不具姓名的从业人士坦承。

第三步

鼓励大学生借款超前消费

甚至推大学生分期购物节

那么,大学生从这些平台借来的钱都会干什么?北青报记者下载了某校园网贷平台的APP,在申请贷款时,系统自动显示借款用途选项:消费购物、应急周转、培训助学、旅行、微创业,就业准备等。在其电脑端的官网上,公开了部分最新申请贷款成功的学生贷款金额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给女朋友买iphone6”、“30000元,36期,毕业自主创业”。

因欠网贷而自杀的河南大学生后经媒体证实,之所以其欠下60多万巨款,是该学生网贷去赌球。公开资料显示,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借贷需求平台都满足,那么,平台会不会追踪借款之后的资金流向?北青报记者带着疑问拨通了该平台客服的电话,该工作人员表示,“究竟钱花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办法监控和核查,系统选项你填了什么,我们就默认是这个。”

随访的数位大学生表示,网贷用户中,大多数人借贷是用作娱乐消费,比如花在旅游,购买大件商品、化妆品衣服等。就在大学生们常用的分期付款网站“分期乐”,这家网站除了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还打出了“全场免息、直降5亿”的诱人字眼。网站介绍显示,2015年9月1日上线活动营销栏目,推出了“全国首届大学生分期购物节”,21个小时内订单金额突破1亿元大关。此外,该网站专门开辟了热门端游的游戏点券的分期付款,页面显示,限时抢购的满减电子券当日被抢空。

内存

曾经火爆一时的大学生信用卡被“叫停”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3-24,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违规校园贷乱象,让一些大学生深陷其中,为防控风险出台了哪些政策

那些让大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违规校园贷即将被禁止了,小额贷款公司将不得向对校园内的大学生发放消费性网络贷款。

由于网络时代的高速发达,信息的共享化让很多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开始了提前消费的观念。比如看上了某一样奢侈品或者向往已久的3G产品,但是手上的生活费或者打工的钱并没有那么多,就可以提前支取一部分。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针对大学生消费贷款,而无抵押的操作,也让很多大学生怦然心动。环境的形势并不是很好,很多大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后都会选择考研,而延长读书的时间,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金钱成本,并没有丰富打工的经验的大学生为了自己的生计或者学业,必须要花一些超出预期的钱。

对于银行金融机构的正规校园贷款,也将提高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款的门槛,堵住那些想走歪门邪道的,放宽真正有需求的。

年轻的大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但由于未走出校园门口还被校园所保护着,所以这样的象牙塔中的生活也会让他们产生一些错觉。但当那些推销各种校园贷的相关人员走入校园的时候,似乎已打破了这种寂静。

而如今只要有智能手机,随便在网上一搜,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消费贷款,直面大学生所开放。这种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贷款的营销,实在令人眼花缭乱。

避免产生更多的校园悲剧,银行金融机构等正规发放校园贷款的部门,将提高发放贷款的门槛,今后的审核也将更加谨慎。

对于一些急着用钱的大学生来说,可能会觉得自己能够借到钱的途径开始变窄了。

很多大学生都并没有高额还款的能力,也并不知道校园贷背后的陷阱,这一环扣一环的将会将他们拖入深渊,最终替他们买单的只有老家的父母或者亲戚朋友。对年轻人来说最可怕的就是无止境的欲望,看着明星或者互联网上光鲜亮丽的各式各样的产品或者奢侈品,难免会心动。

有些贷款甚至针对女大学生的整容,这更是一个可怕的无底黑洞。在对身体的不明伤害之前,她们可能已经被拖入了金钱的深渊。

出台的这些政策只是为了将可估的伤害性降到最低,但也保不准有些年轻人依然急着想要去套取现金而铤而走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