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的目的?戊戌变法的背景,性质,目的,时间,意义,影响,内容

维新变法的目的

戊戌变法即维新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目的: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戊戌变法的背景,性质,目的,时间,意义,影响,内容

1、背景: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德、意、日、俄和葡萄牙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侵略中国的狂潮,偌大的中国被分割成了一块块列强的“势力范围”,整个国家已呈豆剖瓜分之势。

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步丧失的厄运。甲午战争的惨败更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亡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

2、性质: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最为官方的解释,历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具有争议性的有一部分人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社会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只不过革命的结果是失败的而已。

3、目的:在保护清政府的前提下,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4、时间: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1898年9月21日结束。

5、意义:

(1)从政治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2)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3)从思想上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

(4)在推动历史进程方面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6、影响:

(1)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戊戌变法在晚清社会爆发之后,它促进了近代中国新式文化的发展。

(2)国内出现了开办学校的热潮,在进步知识分子的倡导之下,报刊、新书等文化载体纷纷在晚清社会萌芽。

(3)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一场政治思想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戊戌变法在晚清社会爆发之后,它促进了近代中国新式文化的发展。

7、内容:

(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4)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5)训练新式军队。

扩展资料:

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

其一,守旧派势力强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而为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维新派只有少数几个人,没有实权。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专讲西学”,但是,当她感到变法触及到她自己的权力和清廷王公贵族的利益时,就动手遏制、镇压。

其二,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此外,维新派某些激进的宣传也增加了社会阻力。

其三,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的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四,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某些冒进措施。变法一开始,光绪皇帝就因不满自己的老师、军机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顶撞,将其开缺回籍。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但是又没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书被阻而一下子罢免六个部长级大员,也操之过急,并且失之过重。

其五,变法手段单一:采取单纯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戌变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