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政
- 党网 · 时政
- 人事
- 反腐
- 理论
- 党史
- 党建
要闻
- 经济 · 科技
- 社会 · 法治
- 文旅 · 体育
- 健康 · 生活
- 国际
- 军事
- 港澳
- 台湾
- 教育
- 房产
- 科普
观点
- 人民网评
- 三评
- 人民财评
- 人民来论
- 人民访谈
互动
- 领导留言板
- 强国论坛
- 维权
可视化
- 视频
- 图片
- 图解
- 灵境·人民艺术馆
地方
民文








English
合作网站
人大新闻网
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举报专区登录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人民数字
旗下网站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视觉
人民网研究院
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144小时免签

人民网广州10月26日电 (王雅蝶)据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消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明确提到要加强入境旅游工作,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完善入境旅游服务。为扩大对外开放,便利旅游、商务等人员往来,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实施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为来华外国人提供便利。
《若干措施》中有涉及广东省的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144小时免签政策。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外国公民经在香港、澳门的合法注册旅行社组团(旅游团为2人或2人以上)由香港、澳门进入大湾区内地9市和汕头地区旅游,持普通护照允许免办签证入境并停留144小时。活动范围限定为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汕头市,入出境口岸为上述10个城市的对外开放口岸,停留时间为144小时(6天),采取团进团出方式。
同时,对部分国家开放过境免签,值得注意的是过境城市不同,免签的时间也将不一样。
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供图
外国人申请144小时过境广东免办签证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一是要属于144小时过境免签范围国家的公民;
二是需持有能证明本人国籍身份的有效国际旅行证件(有效期不少于3个月),符合前往第三国或地区入境条件;
三是根据申请的过境免签时长,需持有144小时内已确定日期及座位的前往第三国或地区的联程客票或者相关证明,填写临时入境外国人入境卡,并接受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询问。
如外国人符合上述条件,可向广州、深圳边检机关(揭阳空港口岸由深圳边检机关管辖)提出办理144小时过境免签申请,其他城市暂未实施该项政策。
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144小时免签政策与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区别是什么?
两个政策虽然都是免签政策,但在政策实施条件、政策适用范围、申请人所持护照等方面存在不同。
港澳地区外国人组团入境广东144小时免签政策不限定人员国籍,但须参加港澳地区合法注册旅行社组团,采取旅游团团进团出方式,且活动范围不得超过大湾区内地9市和汕头市。其中,前往汕头旅游的,只能从汕头入出境,活动范围不超过汕头市。该政策对持外交、官员等因公护照人员不适用。
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要求须为53国外国人,并持有效国际证件(包括因公护照和普通护照)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客票(包括机票、船票、列车票),过境免签停留区域为广东省。
广东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对具有所持护照或者其他国际旅行证件有效期不足3个月的,或有我国签证机关拒签章戳记的,或5年内有非法出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记录等情形的人员,边检机关将不予签发临时入境许可,所以此类人员不能办理144小时过境免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作
热门排行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人民网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636 举报邮箱:rmw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评论

分享
关注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您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原文出处:http://gd.people.com.cn/n2/2023/1026/c123932-40617189.html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